【馨香雅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时令之和

作者:雅兰

清《十二月令图·四月》 局部(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嘈杂与烦恼,雅兰和您一同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内容将分为三季:第一季“人与自然之和”,第二季“人与人之和”,第三季“人与心之和”。

欢迎来到馨香雅句,我是雅兰,上期我们讲到《礼记》的《月令》,那么它当中都讲了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和您来谈一谈。

首先它描述了从1月到12月自然界里的变化,比如“是月也,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在这个月里,鹿角开始脱解了,蝉开始鸣叫了,一种半夏的药草要生长了,木槿花要开了,告诉人们要立夏了。

其次呢,四季的交替掌管着自然界里动物的繁衍生息,植物的萌芽荣枯,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这些自然的秩序一定是有更高的神明在掌管,这关系到一年能否风调雨顺,百姓能否丰衣足食。于是每到不同的季节,天子会亲自对不同神明的祭祀,比如在立春的这一天里,天子会亲自率领百官到东郊去迎接春神句芒,祈求神明福佑春季里万物生发。立夏这一天,天子会亲自率领百官到南郊去迎接夏神祝融,立秋这一天,天子率领百官到西郊去迎接秋神,立冬时,天子率领百官到北郊去迎接冬神。因为有神明的福佑,人们在这一年里才能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第三方面,月令中还描述了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比如在春季里,动物植物都是从幼小萌发的状态,这时就要保护他们的生长,要禁杀伐。不能杀怀孕的母兽以及幼虫、幼兽。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麋卵”,意思是说,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狩猎时国君不把所有的鱼捕捞光,大夫不把所有的猎物赶尽杀绝,将士不把鸟兽的卵都给拿走,说的就是人和万物和谐共生、生生不息之道。“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第四方面,一年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天子到百姓都会遵从时令秩序来勤勉劳作,保证这一年的收成。比如在立春时,天子会亲自耕种,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代表上天来协管人间的百姓,所以他的言行也起到了垂范的作用。天子亲自耕种来垂范天下百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们不能懒惰,要勤勉这样到秋季才会有好收成。这种天子的亲耕礼,从周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皇帝亲自耕种所收获的粮食用来祭祀上天。

在春季里皇后也会率领宫廷嫔妃亲自采桑养蚕,以此来劝勉天下女子要勤于纺织,这样才能为家人准备充足的衣服来保暖御寒。

第五方面,关于人们自我的养生,不同的时令变化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影响,道家认为人体的小宇宙和外在的宇宙相对应,于是在中医里人们根据不同的天时来调养身心,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肾,冬养肾,一年四季调养脾胃。

除此之外,时令秩序还影响人生活的哪些方面呢,我们下次节目中和您接着分享。

点阅【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美本就在自然的普遍生命之中,与道德紧密相关,人要欣赏美,就要使自己全部身心与天道自然相统一,也就是说要以天人合一的道德观、生命观和世界观去领略美的内涵和意义。
  • (shown)大美不言、明法不议、成理不说,这不言、不议、不说,原来是留待芸芸众生参悟的谜题……
  • (shown)凡具有真诚、善良与坚忍内涵的人、事和物,无一不令人怦然心动。
  • 且看天地有大美, 云卷云舒妙不言。 万物变幻孰知根。 圣人有道正观天。
  • 中国传统文化中,谦德乃谦虚、俭约之德,影响中国历史五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最为显着的民族性格之一。
  • (shown)知足,所以常乐。幸福并非全员到齐式的拥有,而是把握住当下的片刻,随遇而安就会幸福。
  • “天地有大美-苏奕菁油画个展”于9月2日~13日在市立博物馆3楼艺术空间展出,本次精选35幅国内外著名风景画作,是参展者利用家庭、工作之余,运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心中最喜爱的人、事、景、物与故乡情怀,更是最精彩的艺术创作,作品曾获全国南美展优选、入选,欢迎市民踊跃莅临现场参观。
  • 电影《刺客聂隐娘》(The Assassin)是部惊艳又隐晦的另类电影,非常“侯孝贤”。这是一个武功绝伦的女刺客,最终选择不杀人的故事。它颠覆了以往武侠片的套路和风格,没有眼花缭乱的特效炫技,也没有血肉横飞的惨烈刺激,简洁凌厉的武打动作,没有丝毫花哨,全片甚至没有见到一滴血。在侯导标志性的长镜头、空镜头下,美轮美奂的是大唐古韵和空灵明净的九世纪山水……
  •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外国名人是相当地仰慕中华文化。在他们的眼中,古老的东方文化是那么的迷人,是那么的美好。
  • 传统的历法中有着中国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载深厚文化,近年来被人们逐渐地认识到,黄历历法又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人们在重温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深意,以及重视黄历历法中的传统节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