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语:一把螺丝刀 困住一个人

作者:青松
font print 人气: 342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眼镜上有个螺丝经常松动,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紧一下。螺丝比较小,不好操作。好在眼镜店赠送了工具,有专用的小螺丝刀。螺丝刀分内外两层,扣到螺丝上,固定好,只旋转外层,内层就能带动螺丝转动。

大概是用的时间久了,螺丝刀的内外两层咬合面好像出了问题。旋转外面一层,里面一层却不动。最近几次紧螺丝,都碰到类似情况:把螺丝刀套到螺丝上,调整多次,才能找到两层刚好能咬合的点。

昨天晚上,发现眼镜上的螺丝又松动了,便拿出工具来修。结果,原本花不了几秒钟的事情,我折腾了足足十分钟,螺丝刀还是无法正常操作。我叹口气,告诉自己,这把旧螺丝刀不能再用,必须买新工具了。

问题是,新工具不是说买就能买来的,眼前这镜架不稳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我放下螺丝刀,用手指轻轻扭转螺丝,居然能转动。我拿稳眼镜,继续小心转动螺丝,直到眼镜架固定稳,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当时眼镜店赠送了工具包,我就认定,必须用专用工具才能修眼镜,所以从没想过用手指试一试。这几年来,数不清多少次别别扭扭用那个小螺丝刀。直到螺丝刀没法再用,才偶然用手试试,结果紧螺丝的效果非常好。

看这整个过程,一个四肢健全的大活人居然被一把小小的螺丝刀困住,说起来可笑,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一把螺丝刀,困住一个人,这是多么值得深思的问题啊。各种工具的存在,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让人变得依赖,依赖到忘记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过于依赖,就会局限自我。也许我们都该反思,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是我们真正离不开的?我们无意中给自己添加了多少禁锢?@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在征人出发必经之咸阳桥时,描绘出一幅“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图景,“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平白如话,但人们却能于诗人平实如话的诗句中看到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民遭受的苦难及艰辛欲泣的生活。
  • 美国一项最新居家室内生物种类的调查统计显示,每个家庭的每间房内平均会出现100种爬虫。有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家相对于一个丛林,有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
  • 859年,在通过不断地应用归纳、类比等手段,再通过大胆的想像和推测,一部《物种起源》问世了,自此风靡全球。一百多年过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考古学面前,面对一次次惊现的史前文明;在生物学面前,面对有益的叠加突变产生物种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实;以及在严谨而理性的思辩面前,早已百孔千疮。但固执的人还是死死抱住进化论不放,而且牵强附会地为其增添各种解释和假设。
  • 不少民众认为依赖呼吸器的病人,尤其是高龄患者,已没有希望再返家重回正常生活,然而苗栗新生医院呼吸照护团队却做到了;高龄92岁的萧奶奶,中风导致左侧肢体偏瘫,手术后腹部存留五条引流管、以及痰液无法有效清除等状况;今年五月因胃穿孔并腹膜炎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需仰赖呼吸器,11初成功脱离呼吸器,在人员协助下可下床坐轮椅,并带着开心的笑容与家人一起出院返家。
  • 耶稣是在希律王统治的晚期,降生在罗马帝国的犹太行省。当时因为举行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每个人都必须回到祖籍去登记户口,因此木匠约瑟带着即将临盆的妻子玛利亚(Maria)回到伯利恒。城内外的旅舍都被返乡的人住满,约瑟一家只能待在马厩里,耶稣就在这里诞生。
  • 有人质疑八字命理,说同一年月日时出生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命运不相同呢?本文举了两个古代“八字相同,官位却不相同”的例子,来探索一下。附篇八字实例分析:配合不好遇凶之命。
  • 人生无常,当意外先来的那一刻,捐出器官遗爱人间,可为其他病痛的人带来延续新希望。 文化大学社会福利学系毕业,叶俐妤22岁就投入新竹国泰综合医院的社工师一职,除了一般院务,还负责器官劝募与宣导。刚开始对“器官捐赠”这个词懵懵懂懂,进入医院工作后,深刻体会到这是无比神圣的使命,尤其是捐赠者的大爱精神及其家属的无私奉献,令人尊崇感念。
  • 加勒比海的海螺岛(Conch Island)是个迷人的旅游景点,经常吸引游客造访。事实上,它并不是岛,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海螺堆积而成的人工“艺术品”。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用朴素而热情的笔调赞颂了女子出嫁的场景。成家后,男子在外建功立业,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同甘共苦相伴一生。原本是传统家庭中平凡而和美的生活,却在当今社会中被解读成女性的悲剧。
  • “镜像宇宙”是现今物理学一个探索热点。一些物理学家认为镜像宇宙与暗物质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各种探测暗物质的实验多年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科学家们开始设计实验寻找镜像宇宙存在的证据,希望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暗物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