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发现DNA端粒长短 可预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风险

人气 61

【大纪元2021年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吴宓辰香港报导)中大医学院内分泌及糖尿科团队,联同悉尼大学及西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DNA端粒较短的患者有较高风险并发末期肾衰竭,并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标记,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避免情况恶化为末期肾衰竭。研究详情已于医学期刊《Diabetologia》上发表。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导致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人当中非常普遍。研究团队分析了4,085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数据,这些数据来自1995年成立的“香港糖尿病登记资料库”。

研究人员从患者白血球中提取DNA,量度他们于基线(即加入研究时)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并跟进这些个案逾14年。结果发现564名在此期间并发末期肾衰竭的患者,在基线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仅为4.2单位,相比没有并发末期肾衰竭患者的4.7单位较短。

今次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每缩短一个单位,出现末期肾衰竭的风险则增加20%。调整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和基线时的肾功能)后,这种关联仍然十分明显。此外,基线“白血球端粒相对长度”较短的患者,他们的eGFR以每年超过4%的速度急速下跌,反映其肾功能于10年间丧失了40%。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内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学术)马青云教授表示:“除了传统的风险因素外,我们的新发现反映DNA端粒长度可作为生物标记,用于识别具有末期肾衰竭和肾功能急速衰退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进行个人化和较高强度的治疗。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助减慢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速度,并可避免情况恶化为末期肾衰竭。”◇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或不用再注射胰岛素?科学家发明治2型糖尿病新法
墨尔本医学突破 儿童1型糖尿病或可预防
研究首次发现二型糖尿病成因及逆转方法
医师:面对第1型糖尿病 不是战胜而是接受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