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锦上路万糭乡情 乡村文化手艺传承

人气 89

【大纪元2021年06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曾莲香港报导)端午糭飘香,元朗八乡锦上路一带村落聚居了不同的族群,围头人、客家人、潮州人包糭各有千秋,明爱元朗乡郊社区发展计划在端午前夕安排了一系列的包糭活动,过去名不见经传的长者个个都升级为“师傅”,把自家的拿手技艺与众分享,在欢笑中度过有意义的端午节。

明爱社工余先生和同事们多年来在与街坊的交流中,渐渐发现了他们的传统智慧:“我们在落区的过程中,不单是因为居民有问题,社工去帮忙,其实相反的,有些很珍贵的社区资本是他们带来的。我们发现他们的一些传统手艺、传统智慧,这些城市人未必认识,我们想给他们一个平台,去分享他们的手艺。”今次“万糭乡情”的活动,正是借端午节之机,邀请街坊展示不同族群的食俗,从而促进手艺的传承。

明爱社工余先生。(陈仲明/大纪元)

各有特色的 潮州糭、围头糭、客家糭

潮州人芬姐,在各类节庆都能“露一手”,以家乡美食与众人分享。潮州糭有多种不同的做法,她展示家传“秘方”,在包糭前炒香糯米和配料,如蒜头、香菇、虾米、菜脯(萝卜干)等,再加上浸泡过的鹰嘴豆、红豆,混入五香粉,待变凉后便开始包糭,包糭时再加入猪肉和咸蛋做馅料。

元岗村街坊梁太展示的围头五角糭,形态独特,五个菱角显得糭子更加饱满,秘诀是在两块弧形重叠的竹叶上以两枝短竹签或牙签固定形态,做出拱形效果。除了一般的绿豆、红豆外,亦有杂豆糭的食法,杂豆的种类则以个人喜好而定。至于当地街坊包糭馅料的一大特色,便是加入了炒香的洋葱头,味道更加丰富。梁太家中仍然用传统的柴火烚糭,每年均会制作上百只糭与街坊邻里分享,她表示用柴火煮的糭更软熟美味,是一般现代高压锅煮的糭所无法比拟的。

前来参加“万糭乡情”活动的街坊萍姐,本身为客家人,她也示范了客家糭的包裹方法,相对围头五角糭没有那么讲究,包出来的糭子只有四只角,形状较为扁平。馅料方面则与一般的糭分别不大,绿豆糭、红豆糭等都是常见的款式。

凸显长者手艺价值 展示社区独特文化

芬姐的潮州糭秘方中,特别加入了家乡的菜脯,跟其它配料和糯米先炒香,然后才包糭。(陈仲明/大纪元)

余先生观察到,身边的长者其实有很多的专长,以芬姐为例,她在不同的节气都会制作不同的美食,例如新年做油角,冬至做茶粿,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米类制品,令他大开眼界。“长者们对自己的手艺很自豪,我觉得值得给一个平台给他们,去将他们最自豪的一面去表达给这个社会听,其实他们的手艺在这个社会是还有这个存在价值的。”

梁太示范她的围头糭做法,除了包法较讲究外,另一个特色是加入了炒香的洋葱头。(陈仲明/大纪元)

有的长辈觉得自己离社会主流很远,不会用手机,不会上网,余先生认为他们不必自卑:“他可以真心将他从小几十年的经验慢慢分享出来,而这个分享过程,是有一种雀跃的。”余先生口中的“雀跃”,便是当长辈们的手艺被人欣赏时,被人尊重时,所得到的满足感,他们慢慢就会改变自己的心态,不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乡村的老人家,不识字,什么都不会,而是变成了“师傅”,传承给下一代独特的文化。除此之外,元朗锦上路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区,融合了不同的族群,举办各类活动,其实也是增进不同族群长者的交流:“可以告诉人,原来这个地方不只是我自己的族群,还有其他的族群,每个族群有他们很多很独特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一种尊重,大家互相尊重,交流和分享。”

梁太家中仍使用传统的柴火烚糭,煮出来的糭更软熟美味,是一般现代高压锅无法比拟的。(陈仲明/大纪元)

余先生讲述,平日的活动丰富多彩,不只是传统食品的制作,还有布艺制作、用天然种植的材料去做环保的产品,过程中除了长者,还吸引了年青一辈参加。“令到搬进来的街坊,可以一起去分享,或者年青一辈可以分享到手艺,重新认识这个社区,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产生社区归属感。可以认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去丰富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觅真:端午节祭屈原话千古奇冤
【拍案惊奇】端午节驱邪祛疫 推背图喊话香港
【役情最前线】香港道人解析立蛋与中共气数
纽约华埠商圈粽叶依旧飘香 可惜饕客不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