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7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泽宇香港综合报导)大肠癌是本港常见癌症之一。中大医学院28日公布研发新技术,透过检测粪便的细菌基因(M3)侦测大肠癌,灵敏度高达94%,同时能有效侦测大肠瘜肉复发率。
现时常用的大肠癌筛查工具:大便隐血测试(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在侦测早期大肠癌的灵敏度只有约50%,更不能够侦测大肠瘜肉。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数据,本港2010至2017年间的大肠癌患者中,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达96%,相对第四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10%。数字反映及早确诊及接受治疗,能大大提升大肠癌病人的存活率。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瘜肉演变而成,若能在瘜肉生长阶段及早将之切除,更可防止演变成癌症。
中大医学院科研团队,经过10年的研究,识别出一组共4种的特定细菌基因(名为M3),能有效作出非入侵性的大肠癌检测。他们分析超过1,100名癌症病人的粪便样本,发现新技术的灵敏度高达94%,与入侵性的大肠镜检查相若。现行的非入侵性的“大便隐血测试”,在侦测早期大肠癌和大肠瘜肉的灵敏度分别只得50%和不足10%。
研究团体指,新技术亦有助侦测瘜肉复发。团队跟进其中200多名曾于5年内切除大肠瘜肉的人士,发现复发瘜肉的患者,其粪便样本细菌基因M3水平较没有复发者高。新技术侦测大肠瘜肉复发的灵敏度超过90%,亦是首个可准确检测瘜肉复发的非入侵性测试。
研究团体表示,新技术有助检测出早期大肠癌患者,弥补大便隐血测试灵敏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减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检查,如大肠镜。团队亦相信,新技术成本低,有望成为临床应用的筛查工具,并在全球广泛使用。
中大医学院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秀娟表示,细菌基因测试只需在家中收集小量粪便便可送往实验室检测,毋需预先清理肠道。不过正在服用抗生素的人士则不适合,因为抗生素会干扰体内细菌。她又建议,肥胖、长期捱夜、曾患大肠癌或瘜肉等高危人士,每年接受检查。
中大医学院院长兼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陈家亮表示,将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讨,在大肠癌筛查计划中纳入M3细菌基因测试。
有关研究报告已于国际医学期刊《Gut》发表。◇
责任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