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激增 中共地方财政被指20年来最紧张

人气 2136

【大纪元2022年10月19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楚寒石综合报导)中共二十大正在北京召开,当局仍在坚持推行的极端动态清零政策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房地产的持续低迷使中共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受严重影响。有分析认为,目前中共正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峻的地方财政困局。

中共地方政府赤字激增

10月14日,中共财政部通知显示,一些地区和部门未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现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不降反增、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通知还显示,有中共地方当局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

中共统计局称,1至7月地方财政赤字为6万亿元(约合8,333亿美元),环比增长9%。上海在31个省市中唯一实现财政盈余,23个省市财政赤字超过千亿元。其中,四川、湖南和河南位列前三,分别为3895亿元、3799亿元、3274亿元。​​

7月底举行的2022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曾表示,今年中共地方财政收入缺口将非常大。

此前5月25日,李克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承认,“3月份尤其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经济已恶劣到严重冲击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更快,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降幅到32%,小的也超过了全国平均降幅。

对此,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对《华尔街日报》表示,目前中共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程度是过去20年里从未见过的。

城投企业、地方国企买地托市 或加剧政府负债

中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项来自:税收、非税收入(行政收费、罚没收入等)、卖地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收入。税收和非税收入都大幅受挫,很多城市只能寄希望于卖地收入。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市场不振,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约40%的土地出让收入大受冲击。即使有超过130个城市当局出台了房地产松绑刺激政策,包括降低房贷首付比例、放宽限购限售门槛等,但市场反应仍然冷淡。

中共财政部称,今年1至8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218亿元(约合5,1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8%,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3,704亿元(约合4,681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相关支出70,083亿元(约合9,7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5%。

为此,多地城投企业、地方国企下场拿地托市,尤其是作为地方政府“钱袋子”的地铁公司,在土地市场萧条的情况下,为地方土地市场兜底、为楼市托底,成为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9月底,深圳第三轮供地推出7宗土地,成交6宗,其中3宗被深圳地铁公司拿下。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各地铁公司拿地金额为:广州地铁165亿元,厦门地铁125亿元,深圳地铁98亿元。杭州地铁51亿元,沈阳地铁43亿元,合肥轨道37亿元,苏州轨交35亿元,南京地铁31亿元,均进入前100名。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在1至9月拿地金额前100名中,城投、平台类公司数量占比49%。然而,截至2022年2月9日,去年地方国企拿地的开工率仅有21%。

对此,经济学家柏文喜10月17日撰文表示,地方国企买地来支持土地财政,实际上是将政府负债从表内移至表外的负债搬家游戏,无法改变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形成政府负债的实质。

他说,这是地方政府为应付财政支出压力的临时和应急之举,极有可能导致其被长期化且尾大不掉,从而加剧政府负债风险。

多地政府财政困难 压缩基层开支

过去20年,地方政府通过城投等融资平台积累了大量债务。中共财政部数据称,截至2022年8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7838万亿元(约合48,311亿美元)。

《中银研究》9月30日发布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各省市有息城投债规模进一步扩大,绝大多数省市有息城投债规模环比和同比均继续增长,未来城投还本付息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此外,地方政府还有规模不小的隐性债务,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事实上,多地政府因财政困难而压缩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支出。

比如,甘肃兰州市公交集团发不出工资,让员工自行向银行贷款;河南周口市郸城县公交发布公告全县公交停运;四川省将大佛景区的未来30年的经营权拍卖。

黑龙江鹤岗市因​​债务付息超过财政支出10%,不得不启动财政重整计划,并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

从去年底,江、浙、沪等发达省市相继传出消息称,当地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平均降薪15%~20%。有消息称,广东部分地区已停止发放公务员津贴,只发放基本工资,而广东是中共财政收入最高的省份。

与此同时,中共纪委发公告称,允许公务员下班后开网约车、送外卖等行为。

动态清零政策令地方政府财政雪上加霜

此外,严苛的动态清零政策令地方政府财政雪上加霜,该政策要求出现疫情的城市必须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并增加封锁、封控措施等。

10月15日,中共党刊《求是》发布习近平署名文章。文章声称,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要毫不动摇坚持所谓动态清零政策,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9月1日,成都市当局要求“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成为继上海之后实施封城的又一个两千万级人口大市。9月2日,深圳市六个区发布通告,实施全区“静态管理”。

金融服务机构野村集团估计,截至10月10日,中国有36个城市正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封锁或控制措施(当局称静态管理),约1.97亿人受到影响。

高盛经济学家估算,今年剩余时间中国大城市居民每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所需费用可能达到人民币7,060亿元(合981亿美元),而这些大城市的人口仅占中国总人数的30%。◇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卖地收入锐减 中国地方财政受严重威胁
“清零”防疫令地方财政亏空 中国各省现赤字
海南查税瞄准富人 分析:地方财政赤字扩大
地方财政赤字达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承压增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