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峰会无助挽回形象“香港之死”预言成真?

人气 2203

【大纪元2022年11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理尔、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意图显示香港“复常”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和国际七人榄球赛过后,外界对香港的评价仍然未有大改变。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更有报导直言,香港的经济前景看起来黯淡无光(Looks Bleak)。

《华尔街日报》周二(8日)发表的专题报导,以“为何香港的改造会失败”(Why Hong Kong’s Makeover Will Founder)为题,指“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旨在修复严厉的抗疫政策,及2019年反送中运动后镇压反对派的决定。

报导认为,香港虽然以非常高的成本换来“稳定”,几乎无人怀疑香港仍将是大陆企业一个重要港口去寻求外国资本,但在其它方面,香港的经济前景看起来黯淡无光。并举例第三季数据显示,香港经济比去年同期收缩4.5%,2019年底以来由于政治不稳,香港人口减少超过20万人。报导提到,香港实行在流行病学上值得怀疑的(Epidemiologically Questionable)抗疫政策,加上《港区国安法》将多数有意义的异见视为犯罪,从2019年底以来,只有金融业有显著增长。

但是《华尔街日报》指出,金融业面临人才流失、美国未来可能的制裁,及随着《港区国安法》实施与中共加紧控制导致的法治观念恶化等问题。

《华尔街日报》:香港不可否认失已去优势

该报导指出,香港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金融。大陆的闭关意味香港的航空和零售业的逆境,可能会持续至少一年,香港作为贸易和物流中心,过去数年来亦已逐渐被其它港口追过。制造业没有竞争力,高楼价,制造能力、研发投资长期不足,对科技行业创业者而言难以落脚。报导提出,上述情况带来明显的问题:“对于不是银行家的人来说,他们究竟将如何谋生?”

讲到高楼价,报导形容香港楼价达到“极难忍受的”(Excruciating)水平。官方数据显示,今年6月香港的家庭入息中位数,比2009年高出约55%;但楼价在同期却高出148%。据中原地产数据,楼宇按揭占家庭入息比例,从2008年中的约35%,升到2022年的约55%。

报导续称,香港的住屋问题如果能被解决,恐怕要归功于移民潮,因为有数以十万计的居民认为他们在香港已没有未来。报导最后语带讽刺地表示,这是解决住屋问题的一个方法,但不会有很多地方想如此。

其实《华尔街日报》并非近期唯一唱淡香港的国际主流传媒。就在11月初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开幕的同一个早上,彭博社发表题为“香港力证自己仍是主要金融中心”(Hong Kong Fights to Prove It’s Still a Dominant Financial Hub)的报导,引述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地产市场、在亚洲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的比重等数据,直言香港不可否认失已去了优势,香港在全球的排名已下滑至第四位。

黄伟国:二十大后局势转坏 对中港无信心

针对外媒近期持续报导,不看好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前助理教授黄伟国指出,最主要的原因同大陆在二十大后局势转坏有直接关系,包括习近平走回头路,改革开放破灭,加上“国进民退”、“供销社”与“社区食堂”政策,以政治路线处理经济问题,“对中国(大陆)无信心,同样对香港无信心”。因为2020年之后香港的内政被中共控制,外媒持续报导看淡香港,与持续看淡中国大陆是同一回事。

另外,他认为特首李家超管治无能,无能力处理香港的经济问题、移民潮、人才外流及疫情问题。黄相信金融峰会参与者返国后亦会反映李家超管治下,即使他们入境后有“特权”,但已看到香港在《国安法》、中共控制,失去一国两制、高度自治下,“失去整个城市的存在价值”。

至于李家超“说好香港故事”,此已沦落为李家超政府唯一有能力做的事,因为他们无能力解决移民潮、港人信心崩溃等问题,亦是向中联办和北京领导人“交货”的举措。

陈国基“战狼”态度指责外媒

黄伟国说,香港的国际性在于自由与开放,直言现在“香港的国际性已经全部消失”,除了受疫情所困,资讯亦受限,加上例如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不能接受外媒批评,以“战狼”态度指责对方,因此不是外国“唱衰香港”,而是香港本身整衰香港。

《华尔街日报》11月3日的社评以“华尔街向香港叩头”为题,指华尔街的银行家到港出席金融峰会,是向香港及特首李家超“叩头”,呼吁下届美国国会应要求华尔街高层解释。陈国基5日致函《华尔街日报》,强烈抗议社评内容,指其非常偏颇,侮辱与会的国际知名领袖,妖魔化这次峰会。

《财富》杂志的预言

回顾1995年《财富》杂志以“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为封面,刊出的一篇预测性文章,指香港1997年变成中国一部分后就会“玩完”(It’s over)。明言随着香港成为被北京俘虏的殖民地,会越来越像另一个中国大陆的城市,受贪污腐败和政治关系影响,而不是公平的法治,香港似乎注定要成为死水(Global Backwater)。

资深传媒人区家麟在2020年11月曾经在《苹果日报》撰文,指在香港主权移交10周年时,曾经被多个媒体“拿出来鞭尸,耻笑预言不准,香港不知几好”;但是在2020年再读,“预言竟然超额完成”,认为《财富》的预言最错的地方,是一切会在九七后不久发生,结果是二十多年后“由习总一朝完成”。

“香港之死”报导在香港于2010年代开始明显走下坡时,不时被人引用。2018年,香港外国记者会副主席、英国记者马凯(Victor Mallet)工作签证不获续期,外界认为是政府报复外国记者会邀请民族党前召集人陈浩天演讲。时任港大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前外国记者会主席瑞凯德(Keith Richburg)就引用“香港之死”,指出从来没有想像过,有一天香港会驱逐外国记者,“用了一段时间,但香港之死终来临(It took a while,but ‘The Death of Hong Kong’ has arrived)”。@◇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港中证监要求百多国际金融领袖不要看国际媒体
香港开金融峰会 分析:二十大后市场悲观
陈茂波:明年再办峰会
九人转“蓝码”获邀到包厢观七榄 港旅客:等待转码并不好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