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04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夏松综合报导)据中共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22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1076万人,比上一年多出了167万人,增幅高达18.37%,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大量毕业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选择报考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编制考试,或是报考研究生。
近日,“史上最多毕业生1076万”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人群庞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空前大。中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钜。
中共教育产业化致就业市场失衡
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者易富贤认为,制造业危机是解不开的症结。他说,“1999年之后,实行大学扩招,导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补员不足。中国目前经济最主要的就是制造业,但是制造业没有人了,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制造业,制造业在萎缩。”
台湾国立联合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萧衡钟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可溯及到更早的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当时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骤增。2003年,第一届扩招学生毕业,当时的就业市场已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至今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蚁族”低度就业的问题仍未改善,未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破千万,这个问题恐会更加严峻。
“蚁族”是指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就有至少10万“蚁族”,而全国至少有上百万。
《中国新闻周刊》在4月14日发表文章表示,就业市场中存在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尽管制造业是目前中国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但却面临着高校毕业生不愿在制造业就业、行业招工难的情况。
易富贤认为,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还会带来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他说,“本来大学毕业就应该结婚生育,他们连工作都没有,更加没有条件结婚生子,因此生育率会不断下降。中国出生人数在不断下降,1000多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工作,相当一部分人就根本不敢结婚,生育率就会很低。所以,中国每年的出生数额跟结婚数额都会继续地下降。”
有网友在微博上感叹:“每届都是最难的一届”,“独木桥难过”,“不卷了,出国才是出路”。
毕业生就业压力山大
陆媒财新网4月11日报导,随着六月毕业季将近,大量学生未找到工作机会。截至3月28日,广东的一所大学只有13.5%的毕业生找到了工作。
官媒《中国青年报》报导,上海交通大学调查,大学本科生平均投递简历13.47份,获得5.47个面试机会,获取2.31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2.52个月。南开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简历31.62份,平均获得10.28个面试邀请,收到录用通知3.01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3.34份简历,平均每人获得2.92份录用通知。
官媒《中国新闻周刊》报导,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2020年疫情爆发后,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比率上升,许多毕业生主动退出劳动力市场,或是报考研究生落榜后第二年再考一次。研究生供给增加,就业也面临困难,这些都会推高失业率。
曾湘泉说表示,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加上疫情、俄乌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增加带来的压力非常大。他说,“2022年可能是有史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最大的一年。”
迂回就业转战“国考” 竞争激烈
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后,改变策略,转而报考公务员,为了求个稳定。但考公务员也不轻松。
陆媒《每日经济新闻》报导,某硕士毕业生表示,虽然就业环境不好,也还是想先去工作,毕竟25岁了,身边60%—70%的同学想去国企或是考公务员。疫情下,很多事情都往后延了,许多同学工作没有着落。
另一位硕士毕业生表示,已经与一家网路大厂签了雇用合同,但是心里很慌张。网路大厂从去年下半年至今都在裁员,虽然待遇挺好,但裁员风险让他没有安全感,最近也在找一些国企的面试机会。
在人民大学就读文科专业的吕芃(化名)告诉美国之音,她已投递了四五份履历,获得一两个面试机会,但因为薪水都很低,只有20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还想要再找找工作机会。
吕芃也表示,会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公务员考试,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比较安稳,也符合家人的期待。不过她坦承,“国考”竞争很激烈,没有很大的把握,目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另一位大四学生表示,一般公司的薪水太低,身边很多学计算机和网络专业的同学都选择转行考公务员。他感叹,公务员考试竞争太激烈了,如果找不到合适工作,会有人选择继续报考研究生。
2003年,公务员考试平均16个人抢一个位子,比率是16:1,但今年的比率是68:1,甚至有些法律部门是两三百人报考才录取一人,竞争十分激烈。
归根结底,就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济向好,找工作相对容易。相反地,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找工作也难。
中共作茧自缚 经济下行就业艰难
2020年11月以来,中共当局频频推出新的监管规定,涉及反垄断、网路及数据安全、教育、金融和社会公平领域,而且每次有重大监管新规颁布时,就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引发广泛关注。中共这些举措,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台湾世新大学前国际事务处处长吴巨盟告诉“美国之音”,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后,不少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已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北京当局对房地产和教育等行业的监管,造成市场紧缩。“反垄断法”和“共同富裕”又导致互联网大裁员,减少招聘,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华尔街日报》4月20日报导,中共政府一直在努力应对一系列经济问题,其中一些问题是由其自身造成的。习近平去年发起了远离西式资本主义的行动,导致商业信心被削弱,私人投资骤降。他对疫情采取严格的防控政策,打击了消费者支出,扰乱了商品供应,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上海实施的封控。
目前中国有45个城市、共计4亿民众处于全面或部分封城状态,加起来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每年的40%,换算起来大约7.2万亿美元。许多分析师提出警告,中国长期封城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日本最大的投资银行野村控股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经济正面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严峻的下行压力,预计中国2022年的GDP增长率为4.3%,此前,北京设定的5.5%增长目标很可能无法如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9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再度下调至4.4%。远低于年初北京设下的5.5%目标。
有分析人士认为,疫情大流行、中共“清零政策”和国际形式的大变,导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经济增速正在快速下行。美中贸易战、西方国家与中共渐行渐远、供应链危机,以及俄乌战争等诸多因素,再叠加庞大的就业大军,让这些刚刚迈出校门的毕业生立刻就感受到就业的寒冬。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