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枪击 旧金山专家谈“比控枪更重要的事”

人气 20

【大纪元2022年06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俞元采访报导)近期旧金山、奥克兰,以及全美各地的示威者举行了反枪支暴力的游行集会,国会两党参议员亦达成进一步管制枪支的框架协议。不过,防暴专家和教育专家认为,这些远远不够。

专家们告诉大纪元,在研讨控枪之外,还要考虑防范枪击案的“感染效应”、关注枪手犯罪前的征兆,以及媒体的社会责任、学校的教育取向等等。

陈锡澎:年轻人效仿凶手想出名

“每一次枪击案发生后,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街头巷尾的谈论,凶手信息出现在媒体显着位置,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一下子家喻户晓。许多想出名的学生,可能就会效仿凶手的行为。如果媒体能低调简单地报导,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效仿者,大规模枪击事件会大幅减少。”奥克兰华人商会会长陈锡澎说。

调查显示,多名大规模枪击案凶手,袭击前留下的信息表明,他们渴望成名,希望得到广泛的新闻报导。犯罪学家认为,这种感染效应在这些危险的枪手中是最强的,“在这些追求名声的枪手和被杀害的受害者人数之间是存在统计关系的”。

2018年佛州校园枪击案的凶手,曾经在监狱里收到了一袋又一袋的“粉丝”信件,包括十几岁女孩写给他的情书。

“防患于未然:关注枪手犯罪前的征兆”

“很多凶犯在未成年的时候,就屡次犯有前科。虽然一开始是轻罪,如果他没有受到任何实质的惩罚,他会觉得伤害别人无所谓,坏事越做越大,最后无法收拾。有人说小孩小,不用坐牢,这是在纵容他犯罪,实际上是在害他。”陈锡澎说。

他进一步说:“许多枪手在犯案前会在网上留言,暗示他准备干什么,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因此对犯有前科的年轻人,FBI应建立专案管理,关注他在社交媒体的言论,防患未然。”

据媒体报导,美国德州小学枪击案的凶手,案发4天前,他曾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张两枝半自动霰弹枪的照片。

奥克兰华人商会会长陈锡澎表示,支持、赞助华埠商户街坊自发组建“蓝天使义工巡逻队”,华埠因此成了凶名在外的奥克兰的避风港。

教育专家:要培养学生思考做事的后果

旅美教育专家陈彦玲对于枪支暴力问题,则看得更为深远。

“现在学校的教育过度强调个人,人的感情就会超过判断力,就会冲动。学生咽不下那口气时,不能用理智去纾解,就通过感官来释放。”她说道。

陈彦玲进一步阐述说,学校在学生还太小、对教育分辨思考能力还不足的时候,就把权力放给孩子,最终可能扭曲孩子的成长。

她举例说,学校告诉学生“你认为你是什么性别的人,你就是什么性别”,不用去顾及父母或其他人的感受。例如一个男生,认为自己是女生,就去上女生厕所。“他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对于女生,对于整个班级、学校,以及自己的家庭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陈彦玲强调说:“真正的教育,是要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绝非放纵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她还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曾经有一个州要通高速公路,足足评估了两年时间。因为当时这个州的教育,是要把这个环境议题带进中学校园,让中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高速公路对家乡的影响,带来繁荣的同时,要付出多少代价。“过去的教育有这个远见,思考问题的基点是利他的,考虑的是给整体带来的长远利益”。

陈彦玲补充说:“如果媒体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过度渲染暴力、刺激人的感官欲望,就会影响大众对社会价值观的判断。当整个社会大环境养成了人不愿意去思考行为后果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很粗暴,不是动手,就是动枪。”

陈彦玲最后说:“媒体在做报导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初衷。做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传递正确的普世价值。学校教育,要遵循美国的立国精神,要有信仰,要教育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考虑做事情的后果。”

责任编辑:龙腾云 ◇




关注我们facebook主页,及时获得更多资讯,请点这里。

相关新闻
拜登控枪能减少枪支犯罪吗?
【思想领袖】洛特:枪支管制减少犯罪是误区
控枪法案有效吗?近30年立法控枪惨案仍重演
美参院两党团队达协议 宣布枪支管制框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