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纪载香港】移英延续艺术生涯重塑港人身份

前区议员张嘉莉谈移民生活(影片)

前湾仔跑马地选区议员张嘉莉(Clara),去年7月举家移民英国锡菲(Sheffield),在异乡的生活令她更加珍惜“香港人”这一身份。(受访者提供)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22年09月29日讯】前湾仔跑马地选区议员张嘉莉(Clara),去年7月举家移民英国锡菲(Sheffield),热爱艺术的她这一年来走访不少英国城市参观当地展馆,与当地艺术家交流,联络不同的艺术空间策划展览。回顾一年的移民生活,从日常起居到融入新的圈子工作,她认为适应起来难度不大,在英国的生活让她更加珍惜“香港人”这一身份,希望在英国延续艺术生涯持续为港人发声。

张嘉莉到英国牛津Oxford与艺术家交流。(受访者提供)

即使对要离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百般不舍,面对中共“红线”的步步逼近,Clara和丈夫还是做了移民决定:“离开香港的时候是很仓促的。可能做艺术的人有比较强的适应力吧,我也是见步行步,重新和不同的艺术单位建立联系,在不同的空间策划展览。”首个艺术展《24901哩红线艺术展》今年5、6月分别在曼城和锡菲举行,不久前落下帷幕,给予参观者反思。Clara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盼在英国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理想的事业。

Clara企划的首个艺术展《24901哩红线艺术展》今年6月在锡菲举行。(受访者提供)

反思殖民时期历史与艺术活动 异乡重塑港人身份

Clara觉得这几年港人在文化方面的品味有所改变:“20年前怎会听到人说‘我要去看纪录片’,多数都是看娱乐方向的电影和节目,但今时今日大家在文化上的渴求不同,例如《时代革命》在海外票房很好,可能我们香港人的质地都改变了。”

Clara盼在英国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理想的艺术事业。(受访者提供)

参与英国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Clara发现近年来英国的学术界或者艺术界有个趋势,有的学者对追溯英国战前、战后的殖民地历史颇有兴趣,反思这段历史时期英国在香港扮演的角色,香港经历殖民时期的变化等等。Clara分享:“英国殖民史上,香港是一个例子,英国的研究也想追溯当时的历史,帮助英国人去构建自己的身份。那么香港人被殖民,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英国殖民的管制有什么变化?这种寻找身份的过程,是要透过互动、沟通才能做到。”她举例,港英政府在1962年香港大会堂落成后,曾经举办过一个“Hong Kong Art Today”(今日的香港艺术)艺术展,展出65名艺术家共120件展品,是首个以香港艺术为主题的展览。从那时候起,亦有许多香港艺术家的作品去到伦敦、曼切斯特等地展览,促成了文化交流。

如今来到天翻地覆变化的2022年,Clara想花一些时间回看香港经历的那段殖民历史:“我们回顾殖民时期,香港人怎样表现自己,在英国等地怎样介绍自己,这些历史会不会给到今时今日的我们一些灵感,找到一些关联?”在英国,Clara仍愿意落区摆街站,透过一些社区活动和当地人交流。谈天中,她发现,原来不少外国人都曾经拜访香港或者有些与香港的联络。有的人告诉她,自己去过多次香港,或者有亲戚朋友在港工作,这让她很意外。锡菲并非英国最大的城市,香港在世界上也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没想到可以被那么多人认识,有一些生命中的交集,令她十分欣慰:“我都相信接下来香港人和英国人会有更多的交流,可以互相帮忙做一个文化身份的建构。”

Clara在锡菲以单车代步。(受访者提供)

重新定位生活重心 平衡家庭注重健康身心

过去在港的工作总是将生活填满,Clara到了英国后逐渐调整生活节奏,学会慢慢放下自己“心急”的一面:“香港人好的方面是有效率,不好的方面是心急,应该要取得平衡。”她举例,在锡菲的节奏比较慢,交通基础设施也不如香港便捷,巴士班次稀疏,人们习惯以单车代步:“这里的路面相对香港不是那么繁忙,是另一种的生活模式。我住的附近,虽然没有专用单车径,但路面骑车还是很安全的,汽车都会礼让。”她非常珍惜英国有阳光的天气,当地人也会抓紧时间在好天气时外出野餐和跑步,这种感觉在香港体会没有那么深。

Clara分享,在英国生活方式多为自家煮食。(受访者提供)

另一个改变Clara生活方式的是自家煮食,过去在港时外出吃饭太方便,但在英国生活想吃中餐,基本要自家制。她发现身边的朋友移英后都摇身变成了“厨神”,学会自家制叉烧、鱼蛋、手打牛丸等等,过去在港从未想过自家制的美食,来到英国后都尝试去做。

“大家在社交媒体分享不同的食谱,反而我看到另一个渠道凝聚到香港人,承传饮食文化。原来来到这里用哪些材料,也都可以制作出潮州鱼蛋的质地,大家都会专研这些食谱,我觉得都是一个很好饮食文化的承传机会。”她笑言英国的厨房大,为一家人在厨房一齐下厨有了很好的条件,能够拉近亲子关系:“这里的厨房大一些,大人和小朋友很乐意在厨房试煮,这个空间可以帮到你在生活上的细节有一定改变,这个感受令我感觉有趣。当然大家知道,以往香港的忙,会令我们错失了很多东西。”

英国锡菲的自然风光。(受访者提供)
Clara比在港多了休闲的时间,假期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受访者提供)

身为两个女儿的母亲,Clara认为孩子在英国读书更有利身心发展:“大部分香港学生来英国读中小学,是觉得舒服的,因为香港真的太多功课,这里比较自由,可以给多些空间你自己去计划自己的学习,放学没有功课带回家,给你自己安排时间,吸收不同的知识。”

Clara在英国更加珍惜有阳光的日子,泛舟湖上,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受访者提供)

*********

离港一年,思乡之情仍弥漫在Clara的心间。在锡菲街头漫步,一些街名让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如Peel Street、Waterloo Walk、Harcourt Road、Wellington Street等等,让她想起了香港的卑利街、窝打老道、夏悫道、威灵顿街,在和当地人交谈时,就有了话题可以谈:“这条街,我在香港经常走的呢!”人在异乡,哪怕是一个与昔日有关联的字句,都会勾起她漫长的记忆。她和艺术拍档即将展开一个关于锡菲和香港共有的街名之邮件艺术活动(mail art project),将不同地域的朋友透过可以传递的艺术联系起来。艺术与生活不可分割,创作自由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Clara盼以一己之力,继续在异乡发光发热,把港人的精神和历史延续下去。◇

在锡菲街头漫步,一些街名让Clara感到熟悉,如Harcourt Road让她想起了香港的夏悫道。(受访者提供)
锡菲的威灵顿街(Wellington street)。(受访者提供)


转自《香港大纪元》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