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萧律生、骆亚采访报导)中国经济下滑,企业外贸订单锐减,上海、广东等码头的集装空箱堆积如山。中国商人们纷纷表示接不到外贸订单。分析认为,疫情期间中国营商环境恶化,中共政策导致全世界的企业更加注意规避风险。
2月15日,“界面新闻”报导,在上海港开货柜卡车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现今港口有很多空的货柜,工作量受到影响,以前通常是上班12小时,休息12小时,现在是上班12小时,休息24小时。
从事货运代理的李先生说,这主要因为年前没有等到出口订单,很多工厂提前放假,空货柜没有及时转运出去、在港口积压着,再加上年后本来是淡季,出口量不高,空货柜持续累积。
某海运公司员工则披露,当下东南亚到欧美的出口量快速上升,也影响到中国国内出口减少、空货柜增多。
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中集集团2021年因为生产集装箱“赚翻了”,2022年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30.51%。
陆媒财新网14日的报导也证实上海港码头推满了空箱,这种堆积的情况在广州等全国各大港口上演。
华裔经济学者郑旭光16日对大纪元表示,三年疫情下中国营商环境很糟糕,导致去年营商92%的供应链中断、亏损。中共的政策让全世界的企业和国家感到产业链、供应链不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注意风险,因为风险一旦出现链条就断掉了,连营收也都没有了。
疫情期间,中共长期采用清零政策,经常要求封城,导致运输等各方面无法正常运行。
自由亚洲电台本月15日也报导,上海、宁波北仑港一片冷清,货柜车司机和员工几乎消失。全球前30大货柜港口排名中,中国曾占据榜单10个席位,其中上海居首,可如今上海、广东等地的码头堆满空货柜。
在广东深圳做外贸生意的肖女士说,受到中美关系和疫情封控措施的影响,产业链已经从中国转移到东亚地区,外商纷纷到越南、印尼、泰国下单。
华裔经济学者郑旭光对大纪元说,当下中国企业成本增高,如员工工资、地皮价格增高,加上中国营商环境恶化,无法吸引外资。
由于出口订单减少,大厂招工数量也锐减。不少网民拍视频披露长三角、珠三角招工情况。
网民在视频中(链接1、2)说:“10家企业8家不招聘,剩下2家也招的很少,没从老家出来的就别出来了。”“今年找工作太难了,我去中介找了一下,基本上很多厂都处于停招状态。”“没有出门的打工人,千万不要来了。”
还有网民发推文说:“深圳旅馆被挤爆,找工作的人太多了;1,100万大学生将毕业,工价创历史新低;大量人逃离苏州,数十万人滞留长三角;订单被抢走了,长三角、珠三角都没有工作了。”
中国码头集装箱堆积大量空箱的问题在去年下半年就出现了。中国港口协会官网发布港口生产运行监测与分析报告去年12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11月,八大枢纽港集装箱外贸重箱(通常指装了货的箱子)吞吐量同比下降9.7%,外贸空箱同比增加近24%。◇
责任编辑:李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