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3年04月07日讯】12月像过去了才不多久,又到新一年的3月了,再过一个月,又是一年一度的复活节了。复活节与圣诞节一样,都是源于基督信仰的节令,为什么圣诞节总是比较欢乐热烈?复活节就相对平静呢?
对于抱持基督信仰的人来说,复活节所代表的信仰寓意,其实与圣诞节是二而为一的。圣诞节的故事,象征神把他的独生子献给人类,好让他在人世间代表神去传播福音。而根据《圣经》的说法,耶稣确实履行了他的父神给他的天职。传道的几年间,他一再向世人彰示神迹。最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但三天之后便复活。没有耶稣诞生的圣诞节,便不会有耶稣复活的故事。复活节就是圣诞节那故事的延续。
基督教教义的说法,是神为了拯救人类,愿意把他的独生子牺牲。耶稣为了传扬神的道理,为了拯救世人,也愿意作出牺牲。而这种牺牲是崇高的,因此就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仍可复活。这个由死亡到复活的过程,象征这样的牺牲能够带来救赎。
就算不是基督徒,不从信仰的角度去看这个故事,只看这个故事所揭示的价值,也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相若的观点。所谓耶稣复活,是一种象征。这复活除了是寻求救赎之外,也象征要延续一种永恒的价值,一种为坚持真理而不惜作出牺牲的崇高,也是一个永恒的崇高。
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传统价值向现实功利思维让路的世代。因此,就如同圣诞节一样,现代社会的复活节,已经渗入了很多商业元素,例如要买复活蛋,要吃朱古力。话虽如此,如果与圣诞节比较,圣诞节的世俗元素更强,欢乐气氛也比较热烈。这种热烈是把传说中耶稣的生日,即神的独生子来到世界的日子,视作是现实人世获得救赎的开始,因而寄托着欢愉的情绪。
相对而言,虽然复活节也会有假期,但那种欢快的气氛始终难与圣诞节比较,也不会有一些如圣诞节般普及所有人的庆祝活动及礼节,毕竟那是一个耶稣受难的日子。
虽然这节令的气氛不会特别浓厚,但复活节有一连几天的假期,而且连带周末,一般人就算不是基督徒,都会乐得享有一个长假期。有人会趁着那几天出外旅游;留在家的,也可以轻松几天,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家人共度轻松的时光。还有几多人会从基督信仰的角度,去看待及设计应如何渡过复活节?
我想到很多人,他们因为要争取香港有个美好的未来,只是希望有一个民主的政体,争取实现《基本法》的承诺,因而在今天的香港受到政治迫害。他们几时可以重过新生?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只是因为要令香港从一个越来越不公平,越来越沉沦的状态下得到救赎,得到更新,得以复活,得到重生。但现在,他们却因为对这种救赎的追求而受到打压,要面对政治迫害。老天为什么要容忍这样的不义与邪恶?
香港今天的情况,与被钉死在十字架有什么分别吗?眼香港不断沉沦,香港赖以成功的基石被掏空,香港人珍惜的社会价值及生活方式被剥夺,多少个世代的梦想被摧毁,年轻世代的未来被破坏,有时难免怀疑,香港还有复活的希望吗?因为最近几年香港发生的事而流离到世界各地的香港人,又可以如何安置这种伤感与不忿?
“复活”、“永生”及其他相关的意念,是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的永恒主题。现代的科学知识及医疗科技无论几进步,最多也只能把生命延长,而延长了的生命也不一定健康,也不一定有质素。“复活”与“永生”,就更是难以想像了。而当面对一个庞大如中共的恶魔,就连逃出生天,保住自己的自由意志,也是代价高昂得不容易承担,更遑论重建生涯的艰巨了!
死后复活,只是宗教寓言。但人的自我更新,例如在沉沦中寻求提升,在苦难中自我救赎,在错误中寻求纠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能透过坚定的意志及不懈的努力去追求。成功与否,当然就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动力与意志了。能够做到的,在意义上不也可以算是“复活”吗?对于香港,我们又怎可以放弃“败部复活”的想像。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其中一本最著名的小说,题目就是叫《复活》。讲的就是透过自我寻求救赎,来得以更新自己的人生,达致与复活意义相同的效果。
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品格及道德堕落的贵族公子,他的外表吸引了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女仆。贵族公子引诱了那女子,令她怀孕后便把她驱逐。那女仆因而沉沦成为妓女,后来更不幸被诬告谋财害命,被拘捕,受到审判。在审判那女子的法庭上,其中一个陪审员就是那个贵族公子,他看到这个从前被他引诱玩弄的女子被迫害沉沦至此,良心受到谴责。但就算他不断为那个女子奔走求情,女子还是被判有罪,要流放外地。那贵族公子只能陪着她流放到西伯利亚,一同面对惩罚,希望赎回自己的罪过,又提出与那女子结婚。那女子原本十分恼恨这个迫使自己走上绝路的男人,但也受到他的悔悟感动。那女子也因此从她的恨怨中得到解脱,她因而宽恕了他,她也借此对自己的人生及过去得到了新的省悟。她为了不损害那贵族公子的身份和地位,拒绝了他的求婚,而选择与另一个囚犯结合。那贵族公子赎了罪,从此更新了自己,在往后的人生中割断奢华糜烂的生活,更乐善好施,把财富摊派给穷人,还虔心追求自己的信仰。
故事的寓意,是他们两人分别从觉悟、宽恕、或赎罪中得到新生,就像复活了一样。《复活》这本小说,与《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最有代表性、成就最高的三个作品。《复活》一书中的故事,据说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宗教信仰中的复活,寓寄了超越人生、对未为知识所能理解的重生或长生的盼望。而现实的人生故事,有时也能映托出人如何在人性的局限中寻求超脱与更新,在有限而且难以超越生死的现世中重建新的生命。
人固然有很多弱点,很多缺点,很多局限。人生也难免会面对很多创伤,可能会不断受到打击,难免要面对逆境,要承受失望与挫折的痛楚,又肯定会面对伤害,有时更免不了会为自己的过错感到悔疚。美好的追求,不一定会实现;邪恶的力量,有时会处于上风。但这些都不是放弃的理由。生命是自己的,只要不沉缅于种种伤痛,那就算不能超越生死大限,人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开辟新的路径,重建自己的生活。要相信,人人都有能力从败部复活。
《圣经》与其他宗教信仰中的复活,只能寄托于想像与信念。大部分人的生涯,也应该无需如《复活》故事般那么充满戏剧性与悲喜怒怨高潮的交集。
但难以否认的是,这一个世代的香港人,很多仍然在这刻面对着此生此世此世代,甚至是过去很多世代香港人都不曾经历过的冲击。面对一个始终背叛一切,从来都是愚弄众生的中共集团,香港人此刻难免感到无助,感到失望。就算是世界各地的其他人,只要对今天发生在香港的一切有一点认知,都应能明白,甚至感同身受现在这一种无处不在的压迫,与无孔不入的威吓。
很多香港人不得不带着伤痛与失望,离开他们的家园,流离至世界不同角落。但只要不耽于那种伤痛,不被那难以化解的失望溺沉,当知重建自己的人生与生活,仍然是重要的,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对自己对家人难以推卸的责任。
而面对把自己逼得走上这条避秦之路的那个暴力集团,最有力的回应,就是我们大家都可以过得比以前好,过得比以前快乐,都可以重建自己的人生。也要让那个腐朽的集团知道,我们都洞悉他的邪恶,继续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继续以自己的生命与经历警惕世人,继续关心仍然被这个集团禁锢迫害的,我们也会继续留意并努力揭发在香港及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切,我们更会致力阻止这个集团把他的邪恶延伸到其他地方。且让我们趁着这个复活节快临的日子互勉,当中共仍然在不断沉沦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正在努力寻求自己的复活。
文/钟剑华
2023年2月28日
责任编辑: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