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运动缓解忧郁症状 效果为药物治疗1.5倍

运动除了可以强健身体、纾压,更有超越咨商及药物治疗的效果。(Shutterstock)
人气: 6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3年05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玟茹台湾台北报导)一项发表于英国期刊的新研究指出,透过运动减轻忧郁及焦虑症状的效果,甚至是咨商或药物治疗的1.5倍。专家表示,运动会让人体分泌“快乐”激素,如多巴胺、脑内啡等,特别是户外活动,“阳光洗礼”也能让人心情愉悦。

该研究由南澳大学学者执行,针对符合条件的资料,进行97篇回顾研究,包括了1,039项试验,及12万8,119名参与者,包括健康成人、精神疾病患者,和各种慢性病患者,这也是目前为止最全面的回顾研究。

结果发现,持续12周或更短期的运动方案,与更高强度的运动对于减轻焦虑和忧郁症状更为有效,其中,忧郁症患者、孕妇和产后妇女、健康的人以及爱滋病或肾脏病患者受益最大。

研究也提到,运动改善心理健康的速度,并指出多样的运动,包括步行、皮拉提斯和瑜伽等、即使中等强度的运动,都能为心理健康带来正向的改变。

屏东科技大学休闲运动健康系教授徐锦兴表示,运动会让人体分泌所谓“快乐”的激素,如多巴胺、脑内啡等,可以暂时去除部分的负面情绪。当然,除了一定强度,一定时间的肢体活动也可以改善情绪。

徐锦兴说,特别是户外的活动,让人暂时离开“不好”的情境、或透过“阳光洗礼”让人感到心情愉悦,且多数的运动会接触到人群,有人就有交谈,透过人际互动纾解情绪,是运动让人纾解压力的原因之一,此为整合分析的研究,更能透彻洞悉其前因后果间的关联。

至于短期的介入成效更好的理由,徐锦兴说,这是因个体打破“固有的生活型态”,愿意将运动导入日常生活中,导入初期,运动介入对情绪的改善效益会最显着,随着时间过去,生活型态固定下来,效果可能递减,但对心理健康仍有正面影响。

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运动除了可以强健身体、纾压,更有超越咨商及药物治疗的效果,一般民众可以从自己做起,察觉到自己或身边的亲友有负面思考、失眠、无故想哭时,可以试着从简单且多样的运动,如步行、瑜珈,开始尝试。

叶雅馨提到,有焦虑或忧郁症状的人,要选择运动本身就需要突破,亲友们不妨用“揪团运动”的方式来说服。这是亲友们除了单纯陪伴、倾听外,更加积极的方式。

叶雅馨提醒,运动不论种类、环境,最重要是“要开始”,才能促进心理健康或有进一步的改善。

责任编辑:晓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