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反共的抗战老兵──我所认识的杨濬彦先生

作者:仰岳
民国33年(1944年)10月,国民政府发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报国。中华儿女发扬民族精神,热烈响应,投笔从戎,加入抗战行列。(翻摄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65周年特展”)(林伯东/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65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笔者曾于国家图书馆查找抗日战史资料,发现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珍贵史料,然而此书在各大书局中却未发现贩售,因此联络作者想购买此书。2009年,笔者与友人一同拜访作者杨濬彦先生,因此发掘了这位现已高龄九十九岁,一生反共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精彩故事 ,他的一生仿佛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早年经历

据杨先生说,他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出生于河南洧川县的苗庄村,家中原来是十多口的大家族,但父亲早死、家道中落,家中生活变得贫苦,但他十分努力用功,就读小学时成绩数一数二,毛笔字写得频得国学名儒刘和顺老师的赞美。

虽然受教育的时间不多,但他深受家族传统及一生拜佛行善的母亲影响,母亲时常告诫杨濬彦为人要能吃苦、忍耐、乐于助人、不能求非分之财。杨濬彦多次拾获财物,母亲都要他到原地附近沿路大呼让人认领,真的无人来认他就只得放回原地。

杨先生曾回忆当时家族教育的状况,他说,民国初年时,稍微大一点的家族中必定会有两个重要制度:家族公有的墓地及家、族谱,亦会留下良好的家族遗训、家规,而子孙们也都凛遵祖宗训示,担心作恶会愧对先祖。同时村庄内处处都是历史文化古迹,部族村落中不时会有杨家将、岳家军等古代经典戏曲故事上演,乡里居民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会唱几句古诗词。民初时的人们在道德观念上及文化素养上都有着一定的水准。

拜别母亲 从军入伍

杨濬彦说,自己小学读到一半就因家贫,不得不辍学打杂工维持家计。后来抗日战事逼近,年岁难过,他只得在十五岁时拜别母亲出外谋生,与兄长二人在陕西一家面店当杂工维生。

虽当年受教育不多,但他秉持着家训刻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深得老板信任。虽然生活艰苦,杨濬彦仍在工作之余勤学自修,读书遇到生字只得读偏旁或是向人请教。久而久之,他已能通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经典著作。

杨濬彦青年时代军装照片。(仰岳翻摄)

1944年夏末,杨濬彦在河南的国军第四十军入伍,于所属106师318团3营7连担任监视兵,当时已是对日抗战后期,有次部队在东大山群与日军作战中遭炮弹袭击,班上伤亡惨重,但杨濬彦情急之下翻身躲入壕沟躲过一劫,大难不死。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但部分日军仍未离去,而共军仍于各地继续破坏抗战,并摧毁铁路等设施。1945年10月,杨濬彦随部队于河北磁县作战,当所属部队甫进入黄河北岸,就马上遭遇共军官兵的袭击(此战为国共战争中的邯郸战役)。

1945年9月9日,南京,冷欣中将代表将日本降书献给中国战区统帅蒋中正,白崇禧将军。八年抗战胜利,事实上中国已经国困民贫,可说是一次惨胜。(翻摄:钟元/大纪元)

这是杨濬彦第一次知道共产党,他回忆起当时的念头:日军投降了,应该是没有敌人了,但是共军这时居然以国军为敌,这不就是叛乱吗?八年的抗日是多辛苦,牺牲了如此多的人命,多少家庭遭到破坏,好不容易胜利了却叛乱,仗还未打够吗?死伤还不够多吗?尤其共军又破坏了安阳至石家庄的铁路,还不断攻击国军,共产党到底是什么心肠?这比汉奸还可恶!

他说,当时共军凭借着人海战术,分点联合进攻,无间歇停顿,还不惜利用手无寸铁的百姓当前锋,消耗国军的弹药,所以一般的国军部队很难对付中共的攻击模式。

1945年10月17日,杨濬彦所属连队行军至一个村庄,在一间平顶宅院内暂歇,突然与共军的部队遭遇,双方激战,共军人数占优势,国军伤亡惨重,于交战中他小腿中弹,负伤翻墙到隔壁宅院躲避。之后他走上大街,发现到处都是逃难的群众与准备突围的国军士兵,这时共军机枪部队出现,不分军民一起滥射,杨濬彦跟着人群一起奔跑,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当时已数日未眠的他,倒在路边的墙下疲累不堪地昏睡过去,醒来后,发现村庄已完全被共军占领,他与国军残部一起遭到共军的俘虏。

初见共军

被俘虏后,他与一位伤兵坐在一起,看着共军的部队,每小队约二十多人,穿着各色衣服,走路步伐凌乱,有的戴帽有的无帽,步枪背得东倒西歪,看起来很不正规。

队伍内有位共军士兵看到他们,说:这两家伙未死!再给他两枪。杨濬彦并不怕死,怒目回瞪。一位共军干部准备搜刮他身上的财产,他抢过杨濬彦的随身包打开,说道:有金梳子、手表吗?他回道:有金梳子、手表还轮得到你吗?那位共军干部气得咬牙切齿,拳头紧握,杨濬彦并不搭理他,他自讨没趣的转头往回走。

日后杨濬彦回忆当时状况:共军深知国军40军大部分反共意志坚决,不可能真心为共军效命。除了对受俘的高阶国军干部严密看管外,对基层士官兵多半是采放任态度。因共军占领区大多都全民皆兵,连老太太及儿童都被共军排上任务,所以兵源不缺,只想夺取对手的枪炮弹药、粮食、车辆这类物资,共军还主动编成牛车队,将大量的国军伤兵送还国军单位,这并非共军“仁慈”,而是他们不愿承担伤兵的医药与粮食供应。

徐蚌会战,共军以坦克和步兵攻击国民政府军队。(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杨濬彦在共军占领区没待多久,就被中共送到漳河北岸沙滩搭渡船,不久,国军派汽车前来接伤兵,他被送到国军黄村81后方医院。

在医院疗养期间他买到了字典,奉若天书,进一步勤奋苦读,除了吃饭及换药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从一早到深夜都不间断地阅读。当时他读的书从小说类进阶到四书五经,甚至是军方及政府的公文书、军事教范类。除了读书,他还抄书、抄字典。苦读一年半之后,他的学力程度已超过同年龄的学生。

之后国军在当地临时成立了教养院单位安置伤残干部,并招募医院中痊愈的伤兵担任服务工作,杨濬彦因其好学苦读有名,受推荐担任文书上士。教养院成立周年出版特刊,杨濬彦的文章获选刊载,他也因此渐渐得到院内中上层干部的赏识,不久后晋升为代理少尉司书、排长等职务。

痛见国军兵败如山倒 大陆沦陷

杨先生回忆,自己于教养院任职期间,国共双方的战况持续急转直下,国军方面任命了中共潜伏的共谍刘斐、郭汝瑰等人主导错误的裁军政策。抗战后原本应当以英雄对待的官士兵们,不单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与待遇,反而遭到降编或裁员,裁军时,大量优秀的军士官干部仅给予三个月的薪资及路费。相对共军方面,却是大量招收国军离退干部,宣称加入共军连升三级,于是国军战力急遽衰退,共军的战力却是与日俱增。

杨濬彦在担任干部的初期,还能与兄长、叔伯等亲人往来联系,期间他也曾准备论及娶妻之事,然而到了1948年冬季,共军将领刘伯承、邓小平已占领到了河南省中南部地区许昌、郾城、漯河一带。共军在当地不只烧杀掳掠,还强制征用民力作为其打仗的支援及人肉盾牌,因此当地的百姓纷纷逃离。之后国军作战不断失利,到了1949年7月,杨濬彦调99军任中尉排长,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

国民政府军和T-26坦克,1949年摄于中国上海。(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鉴于国军剿共失败,当时蒋介石总统全面检讨原因,发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军队失去了灵魂,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因此对共党的渗透失去了抵抗能力,所以中央决定建立政工制度。杨濬彦于这时加入国民党,并考入国防部政干班,结训后于政工干校(日后的政战学校)服务,然而在任职4年后,他不幸得了肺结核病,只得停职养病。在这期间,他除了自修通过高等检定考试外,还偶遇一位精通戏曲的河南同乡干部,勾起了儿时看剧的回忆,他向这位干部请教学习了十多首传统的曲调音乐,也编写了一部反共主题的曲子剧本,还因此获得800元的工作奖金,也为日后的数十部作品打下基础。

成为多元多产的著书人

1956年,杨濬彦从军中退伍,转任南港镇公所的庶务工作,数年后又通过高考,派职至台北市国税局工作,直到65岁以科长职位退休。

在国税局,他担任的职位是当时人人称羡的“肥缺”,很容易收到贿络,但他牢记家训,不该得的财物绝对不取用,所以谢绝一切关说及不必要的应酬。

在国税局任职期间,他闲暇时便从事著述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也完成了政治、诗词、剧本、战史、传记、共党研究等数十本著作。

1966年开始,中共发动文化大革命,全面破坏传统文化,大量的毁灭书籍、文物、甚至以《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低劣的红色作品取代传统戏曲。对此,杨濬彦编写了秦腔豫剧《刘少奇的臭毯子》、《邓小平的呐喊》等四部现代剧,反映了毛泽东时期的恐怖暴政及受共党迫害的百姓心声,又创编了一出历史剧河南梆子古装剧本——《刀下缘、龙凤劫》。

杨濬彦凭着少年时的回忆,再加上对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与妻子唐惠仙这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悲剧故事特别有感,因此创编《刀下缘、龙凤劫》成为好的结局,让救国心切的陆游得以火烧奸臣秦桧,并与妻子破镜重圆,成就一段千古良缘。

研究中共 著书揭穿共党的画皮

另一方面,自1947年与中共交手开始,杨濬彦便不断研究共党的历史以及它对全世界渗透破坏的过程,工作稳定后,他开始整理过去研究的资料。1977年中,杨濬彦完成《巨镜》一书的初稿后,就找书局协助出版,但最低1000本的印量就要高达8万元的印刷费,当时他仅是一位基层公务员,妻子还得在工厂打工共同维持家庭的开销,还有5个孩子要养,家用都很吃紧,何况是负担如此高额的出版费!

他想:大陆沦亡,共党渗透世界,台湾社会也深受其害,救国救民急如燃眉,有此作品却无法出版。杨濬彦与妻子商量说道:“你烧香拜佛是为佑己救人,我这部书稿也是为了救己救人,而且是救国的,只要有人看一篇两篇,就会有帮助。我想自己出版,就是一本没卖,全部送人,我也不会后悔!我想标一个会,把你工作的钱拿出来凑够八万元就行了。”杨太太见丈夫心意如此坚决,只得答应下来。

《巨镜》于隔年元月正式由杨濬彦自费出版,结果一度风靡,出奇大卖。有两位同乡好友得知后,还协助印发了一百七十多本。

日后,青年战士报刊载了《巨镜》一书的全文,并委托黎明出版社接续出版贩售,而总政战部更购买一万二千本发至各国军连队保存,后续国内各级政府单位及大专院校又分别购置了数十至数百本,陆续有专业人士来信赞许此书的真知灼见。

百岁高龄之前听闻真理

鉴于中共不断在媒体上吹嘘共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主要力量,在中国大幅窜改教科书近代史内容,从而巩固其执政的合法性。身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杨濬彦在完成《巨镜》这部著作后,也不断地搜集编写战史相关论著。2005年抗日胜利60周年时,他将整理自珍贵绝版的旧籍战史与史料的论述,又自费出版了三本揭开抗战迷雾的巨著:《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太平洋美日海空大战录咏》、《美亚报告序文暨毛共骗术下术语史料选录》。

高龄84岁的杨濬彦先生挺直驱干站在家中国父与蒋公的照片前说:“我这一辈子很对得起国父,对得起老总统。”(陈柏年拍摄,仰岳翻摄)

2009年,笔者和友人初次拜访杨先生寻书时,他已高龄84岁,行动不便且有重听,难以再如年轻时有写下数十本著作的精力,一度想停笔休养。然而在那之后,国际局势的变化更为激烈,中共对国际尤其是台湾的渗透更加严重,社会上的对立并无减缓,年轻一代对共党邪恶的认识则日渐薄弱,杨濬彦对此感到相当忧心,于是以90高龄继续著书立说,在95岁时出版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变局》,系统地整理了自中国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剿共战争大败,中央政府退守来台之全面及根本性的问题。

抗战牺牲的国军将领(公共领域)
抗战牺牲的国军将领。(公共领域)

2023年,笔者在网路书店发现杨先生这本新作,惊喜之余,再次致电杨先生,得知他已高龄九十九岁,行动不便,记忆力与体力已大不如前,听觉也非常衰弱,因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变局》已是他的封笔之作,然而他在百岁高龄前有幸听闻真理,自此感到人生已近圆满。

原来他已于大纪元报纸上读到了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大师发表的《为什么会有人类》,他在多次阅读中发现真理,了解了人来世的真正目的。杨先生表示:期待自己能活到126岁,相信必能看到共产党灭亡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在中国神州大地上复兴的那一日。

人生百年如梦,或许杨濬彦先生就如同当年南宋的陆游,一生习武学文,抱持精忠报国的“莘渭”之志,只是当年陆游终其一生,都未能见到国土收复,然而中共的灭亡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土复兴的那一日,却已经是即将到来。

参考书目:

《河南梆子古装剧本刀下缘、龙凤劫》杨濬彦编著 民国57年初版
《巨镜》杨濬彦编著 民国67年初版
《中国陆军作战各大战役实录》杨濬彦编著 民国94年7月出版
《美亚报告序文暨毛共骗术下术语史料选录》杨濬彦编著 民国94年7月出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变局》杨濬彦编著 民国109年10月出版
《新纪元周刊第129期》 公元2009年出版@*#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邀请了移民美国纽约的黄家保分享他的移民故事,其实他在香港时,是一名马拉松教练。他原本从事多媒体设计工作,后来转为全职运动教练,受他帮助的学生超过2,000人,IG专页粉丝人数超过5万。
  • 历经六年,美国纽约州教育专家鲍承模完成了回忆录《共产哀歌--红旗下的岁月》,写下在中国大陆32年的苦难经历。图为鲍承模摄于1973年在永安中学。(博大出版社提供)
    历经六年,美国纽约州教育专家鲍承模完成了回忆录《共产哀歌——红旗下的岁月》,写下在中国大陆32年的苦难经历。“‘专制社会把人变成鬼,自由社会把鬼变成人。’我的经历正是这句话的最好写照。”鲍承模说,“希望中国人不再受我受过的苦。”
  • 董罗彬,原中共驻新西兰奥克兰中领馆的一名后勤员工,在抵达奥克兰两个月后神奇逃脱。在中领馆严密设防的情况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董罗彬,原是中共外交部外派到新西兰的一名雇员,曾在奥克兰中领馆工作。然而,2018年5月的一天,他从中领馆内成功出逃,并向新西兰政府申请政治庇护。在新西兰领土上,他国政府雇员出逃,自冷战以来这是第一宗案例,到目前为止很可能也是唯一一宗。
  • “他们身手矫健,舞姿高度精准!”“高难度技巧令人惊叹!”身着白袍,手持长剑,凌空而舞,他就是一代诗仙李白;披上金甲,捡起长枪,腾空而起,他就是抗金英雄岳飞。所到之处,神韵舞蹈明星、主要领舞演员陈厚任的表演无不令全场感动震撼。他是怎样练就令人叫绝的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呢
  • 埃及桌球选手哈马托
    在本届东京帕运会上,埃及桌球(又称乒乓球)选手哈马托(Ibrahim Hamadtou)是很特殊的一位励志人物。他虽然失去双臂,但却能用嘴巴咬住球拍来击球与发球,进而与其他选手进行比赛。他以他的努力与成绩证明,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 英国一名受刑人在监狱中发奋图强,经多年苦读之后,从一个没有文凭的毒贩变成大学讲师,而且返回监狱授课。他的努力不懈使他有了崭新的人生。
  • 松浦弥太郎在43岁陷入职场困境,当开始尝试跑步后,甩掉了疲劳、压力,人生也重启。示意图。(Shutterstock)
    出版近20本书、被誉为“日本美学大师”的松浦弥太郎,在43岁那年因为解决不了的工作压力,陷入困境,身心健康都亮起红灯。谁知,当他开始尝试跑步后,甩掉了疲劳、压力,人生也重启。他坚持跑了九年,最后成书《只要我能跑,没什么不能解决的》分享跑步带来的人生改变。
  • 生命之途很难由自己完全掌控,淑华姐回顾自己波涛起伏的大半生,精心、缜密立下的志向,好像一样也没能达成,反倒是意外却接踵而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