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反共的抗戰老兵──我所認識的楊濬彥先生

作者:仰岳
民國33年(1944年)10月,國民政府發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知識青年從軍報國。中華兒女發揚民族精神,熱烈響應,投筆從戎,加入抗戰行列。(翻攝自「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65周年特展」)(林伯東/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31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現已高齡九十九歲,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早年經歷

據楊先生說,他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出生於河南洧川縣的苗庄村,家中原來是十多口的大家族,但父親早死、家道中落,家中生活變得貧苦,但他十分努力用功,就讀小學時成績數一數二,毛筆字寫得頻得國學名儒劉和順老師的讚美。

雖然受教育的時間不多,但他深受家族傳統及一生拜佛行善的母親影響,母親時常告誡楊濬彥為人要能吃苦、忍耐、樂於助人、不能求非分之財。楊濬彥多次拾獲財物,母親都要他到原地附近沿路大呼讓人認領,真的無人來認他就只得放回原地。

楊先生曾回憶當時家族教育的狀況,他說,民國初年時,稍微大一點的家族中必定會有兩個重要制度:家族公有的墓地及家、族譜,亦會留下良好的家族遺訓、家規,而子孫們也都凜遵祖宗訓示,擔心作惡會愧對先祖。同時村莊內處處都是歷史文化古蹟,部族村落中不時會有楊家將、岳家軍等古代經典戲曲故事上演,鄉里居民不管教育程度如何,都會唱幾句古詩詞。民初時的人們在道德觀念上及文化素養上都有著一定的水準。

拜別母親 從軍入伍

楊濬彥說,自己小學讀到一半就因家貧,不得不輟學打雜工維持家計。後來抗日戰事逼近,年歲難過,他只得在十五歲時拜別母親出外謀生,與兄長二人在陝西一家麵店當雜工維生。

雖當年受教育不多,但他秉持著家訓刻苦耐勞的精神,兢兢業業的工作,深得老闆信任。雖然生活艱苦,楊濬彥仍在工作之餘勤學自修,讀書遇到生字只得讀偏旁或是向人請教。久而久之,他已能通讀《三國演義》、《聊齋誌異》等經典著作。

楊濬彥青年時代軍裝照片。(仰岳翻攝)

1944年夏末,楊濬彥在河南的國軍第四十軍入伍,於所屬106師318團3營7連擔任監視兵,當時已是對日抗戰後期,有次部隊在東大山群與日軍作戰中遭炮彈襲擊,班上傷亡慘重,但楊濬彥情急之下翻身躲入壕溝躲過一劫,大難不死。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戰爭勝利,但部分日軍仍未離去,而共軍仍於各地繼續破壞抗戰,並摧毀鐵路等設施。1945年10月,楊濬彥隨部隊於河北磁縣作戰,當所屬部隊甫進入黃河北岸,就馬上遭遇共軍官兵的襲擊(此戰為國共戰爭中的邯鄲戰役)。

1945年9月9日,南京,冷欣中將代表將日本降書獻給中國戰區統帥蔣中正,白崇禧將軍。八年抗戰勝利,事實上中國已經國困民貧,可說是一次慘勝。(翻攝:鍾元/大紀元)

這是楊濬彥第一次知道共產黨,他回憶起當時的念頭:日軍投降了,應該是沒有敵人了,但是共軍這時居然以國軍為敵,這不就是叛亂嗎?八年的抗日是多辛苦,犧牲了如此多的人命,多少家庭遭到破壞,好不容易勝利了卻叛亂,仗還未打夠嗎?死傷還不夠多嗎?尤其共軍又破壞了安陽至石家莊的鐵路,還不斷攻擊國軍,共產黨到底是什麼心腸?這比漢奸還可惡!

他說,當時共軍憑藉著人海戰術,分點聯合進攻,無間歇停頓,還不惜利用手無寸鐵的百姓當前鋒,消耗國軍的彈藥,所以一般的國軍部隊很難對付中共的攻擊模式。

1945年10月17日,楊濬彥所屬連隊行軍至一個村莊,在一間平頂宅院內暫歇,突然與共軍的部隊遭遇,雙方激戰,共軍人數占優勢,國軍傷亡慘重,於交戰中他小腿中彈,負傷翻牆到隔壁宅院躲避。之後他走上大街,發現到處都是逃難的群眾與準備突圍的國軍士兵,這時共軍機槍部隊出現,不分軍民一起濫射,楊濬彥跟著人群一起奔跑,最後實在跑不動了,當時已數日未眠的他,倒在路邊的牆下疲累不堪地昏睡過去,醒來後,發現村莊已完全被共軍占領,他與國軍殘部一起遭到共軍的俘虜。

初見共軍

被俘虜後,他與一位傷兵坐在一起,看著共軍的部隊,每小隊約二十多人,穿著各色衣服,走路步伐凌亂,有的戴帽有的無帽,步槍背得東倒西歪,看起來很不正規。

隊伍內有位共軍士兵看到他們,說:這兩傢伙未死!再給他兩槍。楊濬彥並不怕死,怒目回瞪。一位共軍幹部準備搜刮他身上的財產,他搶過楊濬彥的隨身包打開,說道:有金梳子、手錶嗎?他回道:有金梳子、手錶還輪得到你嗎?那位共軍幹部氣得咬牙切齒,拳頭緊握,楊濬彥並不搭理他,他自討沒趣的轉頭往回走。

日後楊濬彥回憶當時狀況:共軍深知國軍40軍大部分反共意志堅決,不可能真心為共軍效命。除了對受俘的高階國軍幹部嚴密看管外,對基層士官兵多半是採放任態度。因共軍占領區大多都全民皆兵,連老太太及兒童都被共軍排上任務,所以兵源不缺,只想奪取對手的槍炮彈藥、糧食、車輛這類物資,共軍還主動編成牛車隊,將大量的國軍傷兵送還國軍單位,這並非共軍「仁慈」,而是他們不願承擔傷兵的醫藥與糧食供應。

徐蚌會戰,共軍以坦克和步兵攻擊國民政府軍隊。(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楊濬彥在共軍占領區沒待多久,就被中共送到漳河北岸沙灘搭渡船,不久,國軍派汽車前來接傷兵,他被送到國軍黃村81後方醫院。

在醫院療養期間他買到了字典,奉若天書,進一步勤奮苦讀,除了吃飯及換藥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從一早到深夜都不間斷地閱讀。當時他讀的書從小說類進階到四書五經,甚至是軍方及政府的公文書、軍事教範類。除了讀書,他還抄書、抄字典。苦讀一年半之後,他的學力程度已超過同年齡的學生。

之後國軍在當地臨時成立了教養院單位安置傷殘幹部,並招募醫院中痊癒的傷兵擔任服務工作,楊濬彥因其好學苦讀有名,受推薦擔任文書上士。教養院成立周年出版特刊,楊濬彥的文章獲選刊載,他也因此漸漸得到院內中上層幹部的賞識,不久後晉升為代理少尉司書、排長等職務。

痛見國軍兵敗如山倒 大陸淪陷

楊先生回憶,自己於教養院任職期間,國共雙方的戰況持續急轉直下,國軍方面任命了中共潛伏的共諜劉斐、郭汝瑰等人主導錯誤的裁軍政策。抗戰後原本應當以英雄對待的官士兵們,不單未受到應有的尊重與待遇,反而遭到降編或裁員,裁軍時,大量優秀的軍士官幹部僅給予三個月的薪資及路費。相對共軍方面,卻是大量招收國軍離退幹部,宣稱加入共軍連升三級,於是國軍戰力急遽衰退,共軍的戰力卻是與日俱增。

楊濬彥在擔任幹部的初期,還能與兄長、叔伯等親人往來聯繫,期間他也曾準備論及娶妻之事,然而到了1948年冬季,共軍將領劉伯承、鄧小平已占領到了河南省中南部地區許昌、郾城、漯河一帶。共軍在當地不只燒殺擄掠,還強制徵用民力作為其打仗的支援及人肉盾牌,因此當地的百姓紛紛逃離。之後國軍作戰不斷失利,到了1949年7月,楊濬彥調99軍任中尉排長,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

國民政府軍和T-26坦克,1949年攝於中國上海。(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鑒於國軍剿共失敗,當時蔣介石總統全面檢討原因,發現最重要的一點是軍隊失去了靈魂,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因此對共黨的滲透失去了抵抗能力,所以中央決定建立政工制度。楊濬彥於這時加入國民黨,並考入國防部政幹班,結訓後於政工幹校(日後的政戰學校)服務,然而在任職4年後,他不幸得了肺結核病,只得停職養病。在這期間,他除了自修通過高等檢定考試外,還偶遇一位精通戲曲的河南同鄉幹部,勾起了兒時看劇的回憶,他向這位幹部請教學習了十多首傳統的曲調音樂,也編寫了一部反共主題的曲子劇本,還因此獲得800元的工作獎金,也為日後的數十部作品打下基礎。

成為多元多產的著書人

1956年,楊濬彥從軍中退伍,轉任南港鎮公所的庶務工作,數年後又通過高考,派職至台北市國稅局工作,直到65歲以科長職位退休。

在國稅局,他擔任的職位是當時人人稱羨的「肥缺」,很容易收到賄絡,但他牢記家訓,不該得的財物絕對不取用,所以謝絕一切關說及不必要的應酬。

在國稅局任職期間,他閒暇時便從事著述工作,數十年如一日,也完成了政治、詩詞、劇本、戰史、傳記、共黨研究等數十本著作。

1966年開始,中共發動文化大革命,全面破壞傳統文化,大量的毀滅書籍、文物、甚至以《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低劣的紅色作品取代傳統戲曲。對此,楊濬彥編寫了秦腔豫劇《劉少奇的臭毯子》、《鄧小平的吶喊》等四部現代劇,反映了毛澤東時期的恐怖暴政及受共黨迫害的百姓心聲,又創編了一齣歷史劇河南梆子古裝劇本——《刀下緣、龍鳳劫》。

楊濬彥憑著少年時的回憶,再加上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與妻子唐惠仙這對才子佳人的愛情悲劇故事特別有感,因此創編《刀下緣、龍鳳劫》成為好的結局,讓救國心切的陸游得以火燒奸臣秦檜,並與妻子破鏡重圓,成就一段千古良緣。

研究中共 著書揭穿共黨的畫皮

另一方面,自1947年與中共交手開始,楊濬彥便不斷研究共黨的歷史以及它對全世界滲透破壞的過程,工作穩定後,他開始整理過去研究的資料。1977年中,楊濬彥完成《巨鏡》一書的初稿後,就找書局協助出版,但最低1000本的印量就要高達8萬元的印刷費,當時他僅是一位基層公務員,妻子還得在工廠打工共同維持家庭的開銷,還有5個孩子要養,家用都很吃緊,何況是負擔如此高額的出版費!

他想:大陸淪亡,共黨滲透世界,台灣社會也深受其害,救國救民急如燃眉,有此作品卻無法出版。楊濬彥與妻子商量說道:「你燒香拜佛是為佑己救人,我這部書稿也是為了救己救人,而且是救國的,只要有人看一篇兩篇,就會有幫助。我想自己出版,就是一本沒賣,全部送人,我也不會後悔!我想標一個會,把你工作的錢拿出來湊夠八萬元就行了。」楊太太見丈夫心意如此堅決,只得答應下來。

《巨鏡》於隔年元月正式由楊濬彥自費出版,結果一度風靡,出奇大賣。有兩位同鄉好友得知後,還協助印發了一百七十多本。

日後,青年戰士報刊載了《巨鏡》一書的全文,並委託黎明出版社接續出版販售,而總政戰部更購買一萬二千本發至各國軍連隊保存,後續國內各級政府單位及大專院校又分別購置了數十至數百本,陸續有專業人士來信讚許此書的真知灼見。

百歲高齡之前聽聞真理

鑒於中共不斷在媒體上吹噓共黨是抗日戰爭中的主要力量,在中國大幅竄改教科書近代史內容,從而鞏固其執政的合法性。身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楊濬彥在完成《巨鏡》這部著作後,也不斷地蒐集編寫戰史相關論著。2005年抗日勝利60周年時,他將整理自珍貴絕版的舊籍戰史與史料的論述,又自費出版了三本揭開抗戰迷霧的巨著:《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太平洋美日海空大戰錄詠》、《美亞報告序文暨毛共騙術下術語史料選錄》。

高齡84歲的楊濬彥先生挺直驅幹站在家中國父與蔣公的照片前說:「我這一輩子很對得起國父,對得起老總統。」(陳柏年拍攝,仰岳翻攝)

2009年,筆者和友人初次拜訪楊先生尋書時,他已高齡84歲,行動不便且有重聽,難以再如年輕時有寫下數十本著作的精力,一度想停筆休養。然而在那之後,國際局勢的變化更為激烈,中共對國際尤其是台灣的滲透更加嚴重,社會上的對立並無減緩,年輕一代對共黨邪惡的認識則日漸薄弱,楊濬彥對此感到相當憂心,於是以90高齡繼續著書立說,在95歲時出版了《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大變局》,系統地整理了自中國抗戰勝利後不到四年,剿共戰爭大敗,中央政府退守來台之全面及根本性的問題。

抗戰犧牲的國軍將領(公共領域)
抗戰犧牲的國軍將領。(公共領域)

2023年,筆者在網路書店發現楊先生這本新作,驚喜之餘,再次致電楊先生,得知他已高齡九十九歲,行動不便,記憶力與體力已大不如前,聽覺也非常衰弱,因此《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大變局》已是他的封筆之作,然而他在百歲高齡前有幸聽聞真理,自此感到人生已近圓滿。

原來他已於大紀元報紙上讀到了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發表的《為甚麼會有人類》,他在多次閱讀中發現真理,了解了人來世的真正目的。楊先生表示:期待自己能活到126歲,相信必能看到共產黨滅亡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在中國神州大地上復興的那一日。

人生百年如夢,或許楊濬彥先生就如同當年南宋的陸游,一生習武學文,抱持精忠報國的「莘渭」之志,只是當年陸游終其一生,都未能見到國土收復,然而中共的滅亡以及中華傳統文化在中土復興的那一日,卻已經是即將到來。

參考書目:

《河南梆子古裝劇本刀下緣、龍鳳劫》楊濬彥編著 民國57年初版
《巨鏡》楊濬彥編著 民國67年初版
《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楊濬彥編著 民國94年7月出版
《美亞報告序文暨毛共騙術下術語史料選錄》楊濬彥編著 民國94年7月出版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大變局》楊濬彥編著 民國109年10月出版
《新紀元周刊第129期》 西元2009年出版@*#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董羅彬,原中共駐新西蘭奧克蘭中領館的一名後勤員工,在抵達奧克蘭兩個月後神奇逃脫。在中領館嚴密設防的情況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董羅彬,原是中共外交部外派到新西蘭的一名雇員,曾在奧克蘭中領館工作。然而,2018年5月的一天,他從中領館內成功出逃,並向新西蘭政府申請政治庇護。在新西蘭領土上,他國政府雇員出逃,自冷戰以來這是第一宗案例,到目前為止很可能也是唯一一宗。
  • 「他們身手矯健,舞姿高度精準!」「高難度技巧令人驚嘆!」身著白袍,手持長劍,凌空而舞,他就是一代詩仙李白;披上金甲,撿起長槍,騰空而起,他就是抗金英雄岳飛。所到之處,神韻舞蹈明星、主要領舞演員陳厚任的表演無不令全場感動震撼。他是怎樣練就令人叫絕的中國古典舞藝術的呢
  • 埃及桌球選手哈馬托
    在本屆東京帕運會上,埃及桌球(又稱乒乓球)選手哈馬托(Ibrahim Hamadtou)是很特殊的一位勵志人物。他雖然失去雙臂,但卻能用嘴巴咬住球拍來擊球與發球,進而與其他選手進行比賽。他以他的努力與成績證明,天底下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 英國一名受刑人在監獄中發奮圖強,經多年苦讀之後,從一個沒有文憑的毒販變成大學講師,而且返回監獄授課。他的努力不懈使他有了嶄新的人生。
  • 松浦彌太郎在43歲陷入職場困境,當開始嘗試跑步後,甩掉了疲勞、壓力,人生也重啟。示意圖。(Shutterstock)
    出版近20本書、被譽為「日本美學大師」的松浦彌太郎,在43歲那年因為解決不了的工作壓力,陷入困境,身心健康都亮起紅燈。誰知,當他開始嘗試跑步後,甩掉了疲勞、壓力,人生也重啟。他堅持跑了九年,最後成書《只要我能跑,沒什麼不能解決的》分享跑步帶來的人生改變。
  • 生命之途很難由自己完全掌控,淑華姐回顧自己波濤起伏的大半生,精心、縝密立下的志向,好像一樣也沒能達成,反倒是意外卻接踵而來。
  • 菲律賓一名11歲女童以繃帶纏腳自製耐吉(Nike)牌運動鞋,並以這雙山寨版鞋子贏得賽跑比賽的三項冠軍,而她也因此在網上爆紅。
  • 英國男子麥卡錫(Nicholas McCarthy)在出生時只有左手,沒有右手,但他克服了先天的限制,不但進入高等學府學習音樂,也實現了成為鋼琴家的夢想。而他也是目前已知在世的唯一一名單手鋼琴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