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中共的产能过剩和对外倾销

人气 349

【大纪元2024年05月21日讯】(英文大纪元专栏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信宇编译)最近,美国和欧盟对中国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表示担忧,从钢铁、铝到锂电池、新能源产品、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

为了缓解这种过剩,中共经常采用“倾销”的方式,即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或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口过剩商品。这种做法损害了其它国家的产业努力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氛围,令其无法以公平价格销售产品从而确保合理利润。

今年4月,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和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先后访问北京,向中共当面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产能过剩及其对美国和欧洲企业潜在负面影响的担忧。

一种观点认为倾销并不存在,认为中国的廉价产品归因于劳动力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一些人甚至认为,倾销通过提供折扣产品使其它国家的消费者受益。然而,反对者认为,倾销会严重损害许多国家的国内产业,导致企业破产,并增加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在自由市场层面,公司确实有权廉价出售产品,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然而,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公司不能依靠负收入生存。事实上,这主要是由于政府补贴在背后撑腰。欧盟和美国已对中国的制造业展开调查,以确定中共政府是否向各行业提供补贴,导致允许它们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不公平补贴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各国有权对外国政府补贴的产品征收关税。政府补贴是上届川普政府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大量关税、引发双方贸易战的众多原因之一。

如果中共党魁习近平希望纠正产能过剩状况,并与世界公平贸易,他可以采取好几种措施。然而,大多数选择在短期内都会带来痛苦。中共政府可以通过允许陷入困境的行业整合或转移生产来满足实际需求,从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将提高经济效率。然而在短期内,结构调整很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丧失。对于一个已经在青年失业问题上苦苦挣扎的国家来说,改变产业政策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下个月将有1170万学生从大学毕业并涌进就业市场,这显然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缓解产能过剩,防止当前形势重演,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取消政府补贴,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习近平主张向创新和高附加值生产转变,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他继续像管理棋盘一样掌控整个国家。他忽视了政府必须从市场中撤出,放手让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家能够解决竞争力问题。

显而易见,让市场力量在不受政府管制的情况下运作至关重要。目前,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于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当。国有企业通常可以优先获得资源,而具有高效、盈利理念的私营企业在资源分配方面往往落后于国有企业。要实现私营部门的平等准入,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市场改革,削弱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开放中国经济来迎接全球竞争。这就需要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包括对“敏感”行业的限制。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所有国家都会对外商投资施加一些限制,然而中共政权对“敏感”行业的定义过于宽泛,过度限制了外商投资,从而关闭了经济的部分重要功能。

从长远来看,政府补贴会损害中国经济。最新的贸易数据表明,由于出口价格低廉,虽然贸易量增加了,然而收入却减少了。政府补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它们将纳税人的钱或政府收入转移给了缺乏全球竞争能力的公司。它们还消除了企业改进的动力。研究表明,中共政府的补贴并未提高生产力。

事实上,经济活动与家庭生活存在许多共通的道理。在美国,许多保守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应该从事兼职工作。他们担心,如果孩子过多地在经济上依赖,习惯于向父母伸手要钱,那么就无法学会在现实世界中有效地竞争。同样,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即使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企,与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相比,面临着不同的现实压力。价格竞争迫使企业提高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反之,依赖政府施舍则会削弱企业改进产品或生产工艺的动力。

这有点像经济达尔文主义(economic Darwinism):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现实中生存下来的公司,往往比那些受到社会主义政府庇护的公司更强大、更具创新性。后者往往以更高的成本生产劣质产品,并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盈利。

一些国家可能会针对中共的倾销行为实施抵制或配额限制。美国和欧盟应着手征收关税,使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与相应的国内产品价格持平。这种做法不仅能减少中共政府的销售额,还能使西方国家进一步发展其工业基础,同时逐步减少对中共主导的全球供应链的过度依赖。

针对美国和欧盟的倾销指控,中共官媒《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发文写道:“中国谴责欧盟借口反倾销的做法。”中共的典型做法就是,当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的贸易欺骗做出防御性反应时,它就大喊大叫,指责世界不公平地合谋反对中国,而无视自己才是整个事件始作俑者的事实。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博士是经济学教授和中国经济分析师,在亚洲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军事大学(American Military University)研究国防议题。他为多家国际媒体撰稿分析亚洲经济形势,他还撰写了一系列涉及中国经济议题的著作,包括《一带一路之外:中国的全球经济扩张》(Beyond the Belt and Road: China’s Global Economic Expansion, 2019)和《中国经济简明教程》(A Short Course on the Chinese Economy, 2018)等。

原文:China’s Overcapacity and Dumping Tactics 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颜丹:中国人为何不同意“配送员跟党走”?
袁斌:从俄乌战争谈中共的承诺
【人物真相】六四35周年 中共仍怕赵紫阳
【人物真相】菲律宾华裔女市长的身世之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