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子易怒 或因表达能力不足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庄瑷筠台湾台北报导)孩子闹憋扭、发脾气,有不少父母以为是情绪问题。信谊基金会研究调查发现,仅半数家长表示,3~6岁的孩子会用语言代替哭或发脾气来表达需求,显示出孩子情绪失控可能是语言表达不足所导致。专家鼓励家长以对话式的亲子共读刺激孩子语言能力。

调查显示,96.8%家长认同,父母孩子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力较大,近九成家长不认为“语言长大自然就会”,且在孩子1岁前就会积极口语互动,听到孩子咕咕咿呀声时就会跟他“对话”。

此外,仅有64%父母自评日常和孩子的聊天时间频繁,98%认为亲子共读是促进语言发展最好的方法,只有50%会主动引导孩子说出对故事的想法。

针对这项调查,信谊基金会董事长张杏如表示,若孩子8岁前有良性亲子互动,不只有助于语言学习,对大脑发展、情绪稳定、认知能力和社会化都有正向影响。爸妈可从日常生活对话、亲子共读技巧强化来提升孩子语言表达。

张杏如认为,台湾父母较少主动和孩子分享生活点滴或表达感受,孩子也多半处于被动回答状态,建议父母多拨出时间和孩子聊天,分享看法和感受。

张杏如也认为,跟孩子一起吃饭时的对话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对话式的亲子共读能刺激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到了4、5岁时,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学习表达,能更加理解绘本中的意义,当孩子再大一点,可增加共读后的讨论或提问,培养累积思辨能力。

信谊基金会于2023年11月透过网路进行“1~6岁幼儿语言发展与亲子对话调查”,收集1万403份家中有1~6岁孩子的家长回复。从问卷中发现,在3~6岁“语言表达”学习关键期,仅半数家长说,幼儿会用语言代替哭或发脾气来表达需求。家长以为的情绪问题,可能与语言表达不足有关。◇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