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陈水扁总统双十讲话评析

包淳亮

标签:

【大纪元11月13日讯】一如预期,10月10日陈水扁总统发表文告之后,引起诸如“了无新意”或“选举语言”之类的批评。不过相对来说,也有不少民进党内的才俊之士,认为陈总统真的准备要处理两岸问题了。

善意非“奸巧”可以解释

分析阿扁总统的讲话,不妨先从一些否定其善意的批评着手。例如有人从国际局势出发,指出现在美国仍在伊拉克驻军10万,反恐形势尚未全然有利,美、中关系基本稳定,因此陈总统不得不寻求两岸的和缓。不过“9.11”之后,美、中和缓多年,那么为何阿扁现在才要和缓、而过去却寻求冲突?

也有人认为,阿扁双十讲话乃是配合美国大选而演出;不过,布希与凯瑞的几场辩论尚且不曾提及台海问题,阿扁总统倒迫不及待地释放和缓的消息,以配合演出;因此这种推论,似乎并不充分。

还有不少人认为,阿扁不是为了美国选举,而是为了年底立委选举。不过现在看来,年底立委选举的焦点乃在军购与“3.19”的真相,而非两岸关系;何况在当前的选民结构下,阿扁的和缓善意,既未能保证争得中间选票,且须担负台联党挖墙脚的风险。由此看来,选举考量,并不能充分解释阿扁的意图。

又或者将阿扁的和缓言论,视为破坏“语言真实性”的“奸巧”之举,指其双十讲话根本即非善意。但如此诛心之论,既不能解释“以92香港会谈为基础”的底蕴,且这种攻讦本身,也就放弃了探求真意、尝试沟通的努力。

两岸应务实而非情绪地面对歧见

也许阿扁总统的两岸政策,在过去4年多时间,确实令人感到扑朔迷离,或者根本上就是进两步退一步地向台独迈进。不过如果先抛开两岸的历史纠葛,把两岸关系当成两国关系看待,那么当人们提到“中美关系”或“中日关系”由于双方贸易的急剧扩大,而在表面的言词冲突之外,铺垫了厚实的安全基础;那么,当我们把眼光转回两岸,不也可以发现同样的戏码,正以相对来说更大的规模、出现在大陆与台湾之间?

进一步言,两岸问题之难解,与双方近代历史中的歧异颇有关系。许多主张台独者对日本殖民政权的留恋,恐怕已经超过中国人可以包容忍耐的程度。不过执政阵营中负责两岸事务的邱义仁、蔡英文、陈忠信,何时曾显示出对日本的奴颜屈膝?又何曾用情绪性言词讥讽大陆,或将独立指为“出埃及”一般的使命?倘若不曾,那么两岸情绪性的对立应当降低。因此让我们先抛开口舌之争,看看阿扁总统任内4年,两岸关系的进展。

两岸实质关系仍在持续发展

事实是,被视为台独的民进党,在过去4年多的执政期间内,不仅已以小三通、以及有限度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扩大了两岸人员往来的幅度,而且台湾对大陆的出口,更已占总额的4成之多。相对来说,李登辉卸任时的两岸贸易规模,还不到今日之半。也许民进党有个“台独党纲”,但是在阿扁总统任内,两岸的贸易规模却成倍地扩大了。

人们也可以批评,说这是大势所趋,不得不然。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对中贸易都正急速扩大,如果搭不上这班列车,则在世界贸易的份额就将缩小而边缘化。但反过来说,此一批评即证明阿扁的两岸政策并不违反“前瞻区域整合、世界大同的新趋势”,且正努力试图让台湾能安稳地搭上这一班列车,以带领台湾经济持续向前迈进。

现在两岸政治关系远远尚未确定,加上大陆对台湾外交空间的压制,又是台湾人“当家作主”的最后障碍,两岸自然难免冲突。不过从经济面来看,恐怕很难得出民进党政府放弃与大陆改善关系、甚至不惜一切升高冲突的结论。

两岸可以控制冲突发展关系

独立的台湾或者中华民国,是一个客观存在,就算是在中国内战的脉络中看待此点,也一样成立。若能抛开情绪上的不必要争议,而就实质面看待两岸关系,则在台湾虽难以进入联合国,但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为代价的“美利坚和平”基础上,双方仍可以用“准和平状态”替代“冷处理”或者“冷战”的状态。

回头来说,则阿扁总统双十讲话中强调的“和平发展、自由选择”,以及不排除“发展任何形式的政治关系”,都是在当前现实下的务实之举。同时,民进党政府也正根据国际经济的产业分工,调整两岸经贸政策,并不断追寻台湾的利益。这个立场其实与泛蓝并无冲突。

总之,笔者认为,陈水扁一以贯之的立场,不是情绪上的蔑视或厌恶中国,而是务实地面对两岸实际上的分裂状况,并在最大化台湾的利益的前提下,寻求永久或暂时的解决之道。现在阿扁总统在双十讲话中抛出“92会谈”,强调两岸产业分工的合理性,乃至于恢复对话的意愿,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中进行的。

中共意识形态强调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当然也可以从唯物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此事。或许北京还希望看到阿扁政府更多的相关陈述,以确定其政策走向是否果真寻求两岸关系的务实突破。我个人相信,北京的期待不会落空。(2004.10.23)

--转载自《民主论坛》网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包淳亮:中共接班制度化与集体领导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