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任仲夷提出搞政治特区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8月20日讯】 发表于《炎黄春秋》2004年第8期的《任仲夷谈邓小平与广东的改革开放》一文中,90岁高龄的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虽然对邓小平给予了过高的评价,但他也直言无讳地指出:邓在造就一个渐渐富裕起来、相对开放的社会同时,也留给了我们一个尚未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与腐败蔓延的社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政治改革的相对滞后”,现在是“市场经济,计划政治”。为此,他呼吁必须要过政治改革这一关。他认为这一关终得过,“现在不过,以后说不准更难过。”他说:“过政治改革这一关一定要有勇气、胆识,横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来’!”

到底政治改革如何入手?这位见证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东经济开放的党内民主派老人郑重建议:

  “不仅要搞经济特区,而且也要搞政治特区。政治改革必须审时
  度势,先做试验,突破一点,再行推广,就可以稳步前进。可以
  在某一个地区、谋一个领域先搞试验,取得经验,然后推广。

  “比如能不能选一个县、地级市甚至一个省,例如海南省,办政
  治特区,搞民主选举。就是试验失败了也不要紧。失败是成功之
  母嘛。”

“政治特区”的思路当然不是任仲夷首创的。但以他在共产党内、外的影响力,以他主政广东所积累的政治资源,由他来倡导推行政治特区,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今之世,只要不是白痴,几乎没有人不明白政治改革的障碍是什么,如何才能打破坚冰,让政治改革的航船拔锚起航,不仅需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而且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多年来,包括李锐、任仲夷、朱厚泽、胡绩伟等在内的一批党内老人,一直坚持不停地向金字塔顶端的掌权者提出各种思路、设想、方案,热切地希望他们终生寄托的这个革命党,最后能走上政治改革之路,而不是被既得利益的蜂蜜粘住了双眼,被富贵荣华、位极人臣的权欲裹住了双脚,在腐败的泥潭里拔不出来,乃至乐不思蜀,在实利主义、机会主义的路上越滑越远。去年“两会”期间,为中国的现实和前途感到忧心如焚的党内民主派元老、86岁的李锐提出了10条政治改革的建议,其中5条是关于党内民主的。无论是党内民主先行还是政治特区先行,其目的无非就是还政于民,最终在中国实现民主,兑现毛泽东和共产党 1949年之前“打天下”时期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然而直到今天,“政治改革”在中国依旧是个敏感的话题,几乎没有公开讨论的空间。所以,在谈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革时,任仲夷认为,“我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一套。80年代,报纸传媒还是活跃开放的,政治改革不像今天那样敏感,是可以公开讨论的,经常能看到和听到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政党、一个领导人,如果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是很危险的。”他引用邓小平的话说:“革命政党最怕是听不见人民的声音;最怕是鸦雀无声。”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如果真的要开启政治改革的航船,还得从实行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着手。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不是依靠加减乘除就能解决的。但有了上述最基本的自由,意识形态的紧箍咒一旦脱落,一切就会有新的开始。政治改革怎么搞?在一个传媒如此发达的年代,完全可以由公众展开广泛、公开的讨论,而不必由个别人在自己的小屋子里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言论自由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一前提,什么政治改革都只能是奢侈的水月镜花,什么美好愿望都不过是空想楼阁。难怪在“以言治罪”尚未成为历史的中国,任仲夷要如此谆谆地告戒当政者:“况且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写进宪法里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央不是复强调要依法治国、保障人权吗?如果我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就谈不上法治。靠枪杆子和笔杆子统治的社会绝不是民主的社会,也不会长治久安的。”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傅国涌:“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傅国涌:“审计风暴”只是让媒体乐了一把
【专栏】傅国涌:杨振宁缺乏什么“品性”?
【专栏】傅国涌:“不得帮忙的不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