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评中国经济社会蓝皮书

标签:

【大纪元12月26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爱茗采访报导)中国社科院21号公布了中国经济社会蓝皮书,即《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及《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蓝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与去年相比,感觉生活幸福的国民人数有所下降。记者夏爱茗就此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和旅美的政治学者方觉进行讨论。

记者: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蓝皮书显示,今年中国有72.7%的居民感觉是幸福的,感觉不幸福的为10.9%,主要原因是贫穷。那么首先想请胡教授谈一谈,根据您的观察,您认为这统计是否反映了现实?

胡星斗:可能还是反映了现实吧,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民族,中国文化它是一种乐观感性的文化,不像西方人、印度人甚至日本人,更多悲观的成分。中国人恐怕即使遇到再大的灾祸,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使生活再贫穷,但是多数人抱着一种乐观的心态。

记者:今年的数据和去年相比,感觉幸福的人有所下降,感觉不幸福的人有所上升,您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胡星斗:也可能是近一两年,虽然经济还是在快速发展,但是普通居民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增加;甚至很大一部分人有所下降,工人农民他的生活状况在近一两年改善也是比较少的,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福利的增加不明显。

记者:那么方觉先生您认为中国人目前在他们的生活中,哪些让他们感觉到幸福?哪些让他们感觉到不幸福呢?

方觉:从我和国内朋友的一些接触看,包括政府官员、商人、知识份子、下岗的工人,我感到有幸福感觉的中国人,可能不像中国社科院报告中所提的比例,比如说已经超过70%了。我倒是很少听见有人向我表达幸福感。

我想最近几年,尤其今年以来,中国人民不幸福的关注可能要超过幸福的关注。因为现在中国国内问题很多,重大的安全事故不断的发生;还有许多的社会矛盾,比如“上访”,比如说农民的失去土地后的一些抗议,以及城市拆迁户的抗议活动,以及贫富两级分化,以及现在的腐败是继续蔓延,所以我感到不幸福感可能是今年以来更普遍的心理特征。

记者:那么根据这个蓝皮书公布,中国目前有65.7%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四分之一的被访者因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医疗;那么我们都知道健康和生命,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方先生您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社会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方觉:中国的改革已经超过1/10世纪了,但是中国改革当中非常突出的一个后果,是改革之后的公共福利比改革前反而降低了。现在从医疗角度和教育角度看,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是在下降,公共福利水平是在后退。

说到这些比例,中国社科院的报告说,65%左右的中国人没有任何形式医疗保险,这个估计可能是偏低了;中国现在农村户口的户籍是占总人口的80%左右,几乎是没有任何形式医疗保险的,所以80%的中国人几乎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

从城市角度看呢相当一些失业工人是缺乏医疗保险的,还有很多没有经济能力参加医疗保险的。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有个评估,在医疗的公共享受的层面上,中国在全世界196个国家当中,几乎是排在最后一位的。

记者:那么胡星斗教授,在这个蓝皮书里面还提到,中国人口面临新的转型。说过去劳动力是供大于求,现在出现了结构性的短缺,这个是指什么呢?

胡星斗:确实是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人口就业的压力非常大;但是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失业,也就是说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一些高级技工的短缺,没技能的人口过多,第三产业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匮乏。所以政府应当重点投资教育,应当加大优组织培训的力度,应当实施教育优先的战略。

记者:那么目前中国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导致的贫富悬殊问题,中国的很多专家认为,这个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那么方觉先生您认为这个现象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方觉:这个现象的后果一方面是一些富人大肆挥霍他们的收入,从事一些奢侈性的消费;另一个方面,相当一些贫困人口产生了仇视富人的心理,甚至仇视现存的社会秩序,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底层社会出现了不稳定,以及种种的比如说治安问题,非法犯罪问题的加剧。

要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国政府始终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中国政府目前的政策重点,还是继续维护富人阶层,包括维护和富人阶层有紧密的利益关系的官僚阶层的利益。

所以中国政府应该改变他们的利益的倾向,把扶贫以及把提高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准作为他们施政的要点,而不是把少数富人利益以及政府狭隘的利益放在首位。

(根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财经官员年轻化  掌控经济发展大局
中国经济现状和前景分析 (上)
中国经济现状和前景分析 (下)
中国经济现状和前景分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