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垃圾强制分类多头马车 成效考验环署智慧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二十九日电)明年一月一日起,全国将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民众倒垃圾时,若未分类,就得准备接罚单,但包括回收项目、开罚标准都是由各地方自订,在政策多头马车下,不仅民众对什么东西可回收“雾煞煞”,财政窘困的县市甚至缺少人力作回收,全面上路成效能有多少,正考验环保署的智慧。

“垃圾强制分类”政策今年上路,第一阶段实施的县市包括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嘉义市、台南市、宜兰县、台中县及高雄县等十个县市;明年元旦起,则扩及全国全面实施。

强制分类政策规定,民众在丢弃垃圾前,须先自行区分为“一般垃圾”、“资源垃圾”及“厨余”三大类,否则不仅不准清倒,还得面临新台币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的罚锾。

据环保署统计,第一阶段实施县市所减少的垃圾量,每日约九百公吨,大约为一座焚化炉的处理量,垃圾清运减量率超过一成;资源回收量成长三成、厨余回收量成长六成五,回收成效都大幅成长。

尽管环保署信誓旦旦,全国全面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后,垃圾减量将有更大幅成长,但在执行层面上,交由各县市政府视本身处理能力,各自订定可回收项目及开罚标准的现行作法,仍为政策的全面上路埋下隐忧。

以回收项目为例,仅有一水之隔的台北市及台北县便大不相同,同样一个“塑胶袋”,在台北市可以回收,但到了台北县却因缺少处理厂商配合,上不了资源回收车;而每个县市对于生、熟厨余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让不少民众在面对吃剩的椰子壳、果核或骨头时,总是感到一头雾水,不知究竟能不能回收。

开罚标准各县市亦莫衷一是,以台北市为例,垃圾袋中若含纸类、厨余超过三分之一才会开罚,公告回收的物品,如铁罐、保特瓶等,则只要发现一项即开单告发,更有许多县市干脆全交由清洁队员自由心证认定,形成一项政策、多重标准的怪象。

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秘书长刘铭龙表示,强制分类虽然是达成垃圾“全分类、零掩埋”的重要工作,但回收成效却不必然与政策的实施与否,存有绝对的关联,像南投、桃园这两个未实施强制分类的县市,资源及厨余回收量,甚至表现的比已实施的县市好。

刘铭龙建议,强制分类只是配套措施,要达到真正彻底的垃圾减量,还是应该采取依垃圾量征收垃圾费的根本作法,利用随袋征收等经济诱因,再搭配强制分类的手段,才是最佳的方式,如果仍继续随水费征收垃圾费,那么环保署零废弃的目标将是缘木求鱼。

台湾环境保护联盟会长陈椒华则说,环保署的配套措施仍不够,部分财力困难的县市,不论是车子、设备及人力都十分不足,在这种情形下,中央既然决定要推动强制分类,就该补助相关经费,才不会出现民众有心回收,地方却没人、没车收资源垃圾的窘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