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传去琉球的音乐—御座乐】鹿儿岛上演御座乐的记录

廖真珮
【字号】    
   标签: tags:

除了上江户和首里以外,去萨摩时也会有演奏和舞蹈的表演。

上萨摩是因为1609年庆长役以后,岛津开始命令按司必需在鹿儿岛常驻,其实也就是人质,又被称为国质。从1613年开始,以祝贺新年为理由让琉球方面派遣年头使前往鹿儿岛。从这以后,在1647年的年头使却变成国质的方式直接留在那儿(任期2年),这个制度一直持续到明治之前。除了庆贺新年以外,岛津氏的继嗣・任官・昇位・诞生等的庆贺或不幸吊问、或琉球王的继嗣、还有对于赐与后的谢仪等等等等都必须派遣琉使前往萨摩,在日本又称为 “上国” 。
 
另外一方面, 1666年尚质王时、羽地朝秀是为摄政人,因此必须和岛津氏有较亲近的交往。也因为这样以羽地朝秀的政策方针为基本,为了彻底改变政治及为了外交的圆滑进行, 1667年推出了诸艺能奖励等政策,也就是所谓的“羽地仕置”政策。这里头包含了奖励艺能的“唐乐之事”。随着“羽地仕置”的政策的推出,也强调了唐乐的重要性。

由于上萨摩的行程都被详细记载,其中关于音乐、舞蹈等的表演的记录也就成为鹿儿岛上演御座乐的资料来源。
 
例如1827年尚天保的家谱记载了8月16日在本丸外茶屋有座乐唐跃并席书。此外1845年尚谦的家谱则有8月25日在二丸屋敷有“奏乐歌舞”。同一天的尚志礼家谱则是、“座乐唐歌上览”。另外,尚谦家谱又记载了9月3日在本丸外茶屋有“奏乐歌舞”、尚志礼的家谱则是“琉跃上览”、马克任家谱为“琉组跃”。尚谦因为是谢恩使、他的家谱当然就比其他人家谱的记录还要详细、记载了8月6日进城时、奏“琉乐”、8月29日在本丸茶屋有“琉球歌舞”。

1658、1664年有人被命为乐童子、去了萨摩,其中也有记载御座乐的上演。1658年傅崇道并不是乐童子、但随尚贞公前往萨摩,也和乐童子一起学习了音乐。也就是说这一年是有乐童子的。另外, 1664年向应伯、毛见龙被命为乐童子、前往萨摩、在9月1日随朝亮觐见中将光久公、次年1月4日朝亮在御膳时,在御书院奏乐,并得到太守公“绝妙哉” 的称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俞伯牙创作了许多曲子,其中“高山流水”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 御座乐是从中国传去琉球的中国系宫廷音乐,因为没有广传给大众,随着废藩置县没有了承传、也失去了演奏的机会。这之后、乐器本来在中城御殿保存着,在二次世界大战被烧失殆尽!平成4年(1992)、因为复归20周年,首里城被复原(复兴)。
  • 说起中国和琉球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25年(1392),皇帝赐闵人36姓给琉球时,这些人在冲绳教了中国的礼乐等等,据说从那以后,中国传去的音乐便盛行了起来。
    根据上江户的演奏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御座乐的乐器跟曲子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加。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1764年(1764年以后,乐器和曲子都固定)。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御座乐初次传去琉球后,又时而会从中国再把曲子或乐器带回去琉球。
  • 近年来,发现御座乐的乐器在尾张德川家、水户德川家被保存下来,分别在名古屋市的德川美术馆和水户市的德川博物馆。但是因为这些乐器非常的贵重被珍贵的保管着,因此要亲眼见到这两批乐器实非易事。关于乐器的考察,笔者参考了这两家的照片及其资料。

  • 琵琶是宝永7年(1710)开始到天保3年(1832)毎次演奏都会被使用的乐器。1710年的‘琉球聘使记’记载了“琵琶似此方者、四隔圆如横筒、更设九柱于其腹、极厚、而五长四短。手趋不用拨。凤眼纎。揺则铿尔有声、想其腹中有物、是为异耳”(标点笔者注)。就是说“琵琶是和这边的琵琶很相似的。相是圆的、有四个、而且琵琶琴身有九个柱。柱的厚度稍厚、这里面有五个是较长、四个较短。演奏琵琶的时候,用手弹不使用拨。凤眼较细。琵琶的音色很清楚又大声,琵琶的琴身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放着,可以听到奇怪的声音”记载这样的一段话。
  • 宫城荣昌氏认为 “乐童子虽有五人到八人不等,却要有演奏十几首曲目。因为这样,一个人必须得会三、四种乐器”。根据资料看来,演奏御座乐的乐童子仅管是年轻的少年们,如是弹拨乐器、一个人好像同时担任了三线、四线、琵琶的演奏。那么,实际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 目前先行研究所记述的御座乐大多都是上江戸时演奏的。对于琉球王国来说,上江户之事是如同中国去琉球册封的事一样重要的。为何称为 “上江户” 呢? 并不是单纯的指江户的位置是在琉球的北边,而是还包含有,琉球去向江户的支配者(将军)请安问候的一层意思在里面。在冲绳有一种男性舞蹈叫 “上口说” ,歌词内容是在描写着从琉球的到萨摩一路上的风景。在琉球的历史史书上,前往萨摩的事被称为 “上国”。从这点看来,终究还是指着支配者和被支配者的关系而使用的单词。
  • 郑国有一位叫师文的人离家找鲁国的师襄子学习弹琴。

  • 孔子曾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弹了许多天。师襄子有一天便说道 “行了,可以换一首新的了”。孔子说 “我只学会了音的弹奏,还没有掌握好音乐的表现” 又继续练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