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艺术 文学 连载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游 保健 移民 职场 投稿

新闻 评论 社区 科技 网闻 体育 娱乐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纽曼和捷克爱乐一起合作过25年之久,1993年9月13日,捷克爱乐特别颁赠了“终身荣誉指挥”的荣衔给他,以感谢纽曼对于捷克爱乐与推广捷克音乐的贡献。
音乐史

柴可夫斯基为舞剧编写了多种风格的乐曲。他以西班牙舞代表巧克力、以阿拉伯舞代表咖啡、中国舞代表茶,但全曲最美妙之处仍在《糖果仙子》中钢片琴独奏。压轴的《花之圆舞曲》更是他最知名的圆舞曲之一。

库贝利克:“为什么捷克这么一颗纯真的心灵,却竟然要委曲地为别人所编造的谎言去卖命呢?从1948年共产党开始掌权以来就一直是如此,而且捷克民族过去的命运也十分地悲惨坎坷。但是从现在开始,请大家要相信捷克的未来将会充满和谐、伦理、道德和力量!”

1886年,德弗乍克再接再励地出版了《斯拉夫舞曲第二集》,此时他已经成为史梅塔纳去世之后,国际间所一致推崇的捷克音乐代言人了。

德弗乍克自幼就沉浸在具有悠久音乐传统与乡村纯朴的环境中,是个领有合格肉贩执照、外貌又长得像补锅匠似的音乐天才。

史梅塔纳所作《我的祖国》,整首乐曲由六段乐章所组成,前面四段主要在描写捷克的历史传说与山川景色,后面两段则是以胡斯战争为主题,发抒捷克的民族爱国心声。

史梅塔纳是一位“天才儿童型的素人音乐家”,五岁的时候就能够担任四重奏里的小提琴手,六岁时更是已经弹得一手好钢琴,八岁开始作曲。《我的祖国》发抒捷克的民族爱国心声。

克利雪多夫‧哈兰特,根据意大利音乐家马连吉欧所写的弥撒曲以及少数的经文歌《Maria Kron》还流传至今,其中所运用的作曲法十分地精妙,标示著文艺复兴时期波希米亚的音乐成就。

这首奏鸣曲因一个慢速乐章“葬礼进行曲”而著名,而且是非常的出名。这首作品很难归结于某种特定含义。坦白说我也不喜欢给音乐“定性”,我不想告诉别人去感受什么东西。因为我觉得音乐会告诉你去感受什么,音乐将向你表达感受。你需要的只是敞开心扉、接受它,愿意让它洗净你,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你的心灵。

我经常说,即便是舒伯特快乐的音乐也有点悲伤或怀旧色彩。即使是他年轻时——17、18岁、20岁出头时写的,不总如此,但往往带有些惆怅、悲伤的元素,即便音乐的主调是快乐的,但本质上(是忧伤)……他在人生最后阶段谱写的这些音乐——尽管那时他还很年轻,听起来真的像是晚年作品,因为他在面对生死的问题——他自己的生死。

“奏鸣曲三部曲”的第一首安静、悲伤地完结,第二首——更多体现着探寻的主题,则在极大的喜乐中结束,如同说,是的,人生在世可以获得意义。

新唐人电视台举办的国际钢琴大赛于9月30日至10月2日在纽约巴鲁克大学英格门音乐厅举行。本届比赛邀请到教授古典钢琴五十年的维克多‧罗森鲍姆先生举办大师班。比赛前夕罗森鲍姆接受专访,挚诚分享了他对古典音乐演奏与欣赏、特别是比赛指定的贝多芬、舒伯特和肖邦等大师经典曲目的精到理解。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作为业余听众,要欣赏古典音乐,最大的障碍就是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够、还需要了解更多——更多的技巧。但我觉得如果你只是听,只是接收音乐的情感讯息,多数人都能回应它,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理解它,如果“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是感到音乐向你诉说了些什么、感到音乐传达出的东西你捕捉到了。……仅敞开心胸去聆听就是了。

“伟大艺术,也就是古典艺术的主要功能是传达情感,将个体的内在情感传达给他人。这种沟通是神圣的——这是个老派的词了。它显示着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敬畏。如果一个人能说:‘是,我也有这种感受!’他就掌握了尊重每个个体生命神性的关键。通过这种深刻的沟通,我们提供了某种和解——某种‘和平契约’,达致世界和平的唯一机会。”

然西方古典音乐据信源于中世纪,但西方古典音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地中海希腊和罗马帝国,以及他们兼收并蓄的文化。

在音乐界,有关音阶频率(音高定准)的争论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之久,广泛牵涉到纳粹阴谋论、新纪元(New Age)医疗法、对歌手发声舒适性的实际考量、与古代数学和美学的重新联接,以至与更高秩序的抽象连接等话题。具体来说,我们在确定音乐的“标准音高”时,是应该定在440赫兹,还是432赫兹?

钢琴可能是孩子们眼中最珍贵的礼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水平的进步,他们需要更高质量的钢琴去畅游音乐世界,但昂贵的价格让钢琴很难像其他物品一样随时更新,怎么办?

在这个世界上,钢琴的魅力,已经远远超过它作为乐器本身的意义。它曾经是帝王贵族的玩物,又流落到三流小酒馆为任人弹奏的摆设。它是音乐家抒情的圣物,工业时代的印钞机,新思潮运动来临中充当先锋。

柯列里(Corelli)有“现代小提琴技巧之父”的名称,他创做小提琴的奏鸣曲式及12首管弦乐的大协奏曲。后来巴洛克时期因为提琴音乐的进步,乐曲逐渐脱离教会音乐的声乐演奏方式,而造就出室内乐的演出形式。到了巴洛克晚期,曲式的规模与复杂性逐渐增加,及乐器的演奏技巧也越来越复杂与多变化。小提琴的技巧也在19世纪初由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达到巅峰。

80年代迎来了中国钢琴梦的复苏。中国的上空出现了罕见的钢琴狂热。价格高额的增涨,丝毫没有影响到购买者的狂热。之后在世界的钢琴舞台上涌现了一流的天才演奏家许忠、许悲天、朗朗和陈萨等。并在全世界钢琴最高奖项肖邦大奖的领奖台上出现了中国人李云迪夺冠的神话。

钢琴角斗士李斯特--1811年出生于匈牙利,9岁开始举办演奏会。年轻时的李斯特犹如现代舞台上的天王巨星,拥有大批为他神魂颠倒的追星族。他一出场就能让台下的贵妇们昏倒。之前几乎所有的钢琴演奏家都双手紧贴键盘弹奏的,但李斯特一反常规把手臂高高举起然后重重落下,头发往后一甩,钢琴随即发出巨大的轰鸣。不论是创作还是演奏,他都颇像与钢琴对决的角斗士般激情四射。他还有把钢琴弹碎的记录,因此他的音乐会上经常备有三架钢琴。这一切也归功于他受到了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具有魔幻性的高超演奏的影响。他用钢琴创造了各样的音响效果,雷声与闪电,悠长的钟声,潺潺的溪水,咆哮的激流,神圣庄严的吟唱,飞驰的骏马等等。在所有钢琴作曲家中,李斯特运用的形象最为丰实。他的女性粉丝简直把他奉为神明。这位钢琴史上的一代巨师,晚年曾在梵蒂冈住过,在罗马天主教堂中得到过神父的圣职。

1781年在奥地利国王约瑟夫二世的倡议下,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应邀赴战分别进行即兴演奏,各自的作品,和帕伊西埃洛的奏鸣曲,结果胜负未分。另一场难分高低的对峙发生在李斯特与塔尔贝格之间。1837年3月31日这两位冤家终于在为当时的意大利难民的义演中碰头了。激烈交锋后仍无分晓,女王贝尔吉欧索做出这样的裁决:塔尔贝格证明自己是欧洲最杰出的钢琴家,而李斯特是无与伦比的。

1904年一名叫韦尔特的德国人又发明了利用钢琴纸卷的编孔,清晰的录下任何钢琴演奏家的演奏。为此这种自动钢琴被称为“庇阿诺拉”,成了当时不教自会的时尚钢琴。这是音乐史上的转折点,这使得音乐会上出现了隐形人,在独奏会上以惊人的速度自动起伏琴键。观众看不见演奏者,那就像是李斯特的鬼魂在那里演奏。这种“庇阿诺拉”面世不久便涌现了一些著名艺术家如德彪西.施特劳斯、帕德雷夫斯基、圣一桑、鲁宾斯坦、鲍尔木隆等等。韦尔特的“庇阿诺拉”曾经被装置在115种不同品牌的钢琴中,但是几乎也在同一时间起风靡一时的自动钢琴开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是虽胜过了留声机,但却输给了收音机。整个20世纪前50 年收音机的高保真度超过了所有录音制品。

当时对钢琴的发展最有影响的音乐家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宫中著名乐师卡尔.菲利普.埃玛努埃尔.巴赫。他不仅是巴洛克至古典主义,也是从羽管键琴到钢琴过渡阶段最重要的德国作曲家,还是受人尊敬的演奏家。18世纪诠释键盘音乐的最高权威就是这位大师。由他亲眼目睹了钢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新生物演变

钢琴从1709年在意大利问世算起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即古钢琴,维多利亚和现代钢琴。它们各自经过了百年历史的演变期。几百年来它被不断地整容。于是展示在我们眼前的钢琴时而平躺,时而又竖立起来,时而长方形,时而又变成翼形。它还曾和写字台,床,甚至缝纫机组合到了一起。在起初折腾了100多年后,它才算基本定了型。钢琴真是一个不肯过气的明星。不论是华贵、庄严的巴洛克风格;还是雄伟、奇拔的古典主义;不论是奔放,突显个性的浪漫之声;还是摒弃传统,追求光与色彩印象派潮流,钢琴全部胜任。

李世民命乐工共奏气壮山河的《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由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协音律,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作歌辞,李世民自己根据多年戎马生涯的经验,亲制《破阵乐舞图》,并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

“琴歌”的呈现必须结合词、曲创作,是中国诗词文学与音乐高度结合的精致代表。所具备的条件是严苛的,且还需有过人之才与适时的机遇,如欧阳修的“醉翁操”的创作历程长达十年之久,可见一个好的作品不易产生,再逢琴坛上“清微淡远”美学要求的倾向,琴歌就成为各家琴谱中的异数了。

近代由于交通工具便捷,琴人互通便利,不仅缩短了区域的距离,更因成立琴社和有声资料的广泛流通,以及师承、传谱的交互影响,形成个人独特风格

共有约 48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