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出现降温迹象

标签: ,

【大纪元8月2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莉雅2005年8月1日华盛顿报导)今年春天以来,中国经济界围绕中国经济是否趋冷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星期一发表的两个经济指数看来支持了中国经济正在逐步降温的看法。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还冷得不够。

*采购经理指数回落*

最近,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减缓的迹象。刚刚发布的两个有关中国制造业活动的指数加强了中国经济正在降温的观点,也增加了可能再次出现滞胀的担忧。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字,2005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一个月前的51点7下滑到51点1,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下滑。出口订单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与此同时,总部位于香港、以研究亚太市场著名的里昂证券亚洲分部CLSA公司说,它们的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从6月的51上升到季节调整后的51点5。尽管7月份的指数略有上升,但是增长速度低于以往的平均数。这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是2004年4月这一指数启用以来第三弱的水平。

这一指数高于50说明制造业在扩张,低于50则说明制造业出现了减缩。

*分析人士:或预兆下半年下滑*

目前PMI指数所表明的工业领域的降温还没有反映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上。在今年的第二季度,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达到9.5%。这是连续第八个季度以超过9%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媒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因为PMI是一项具有指标意义的指数,因此它的下跌可能是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出现下滑的先声。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属的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在一个论坛上表示,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的下降,企业盈利的下滑以及一些工业出现亏损都是中国经济呈现降温趋势的信号。

*张欣:冷得不够*

美国托列多大学经济系教授、亚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行业出现的所谓“冷”只是经济调控过程中出现的降温。他认为,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经济还冷得不够。

他说:“因为去年中国经济是过热,过热之后造成全面的短缺,原材料、能源、运输,还有劳工,甚至浙江东南部也造成了大量的短缺,结果很多地方开工不足,连接单都不能够接。现在由于经济稍微冷一点之后,对抑制通货膨胀、改善结构还是有利的。”

*林义夫:过度投资→产能过剩→滞胀*

目前,一些物资价格的下跌再次引发中国经济界对经济是否会再次出现滞胀的争论。在90年代末期和2002年,中国经济一度受到滞胀的困扰。

中国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义夫认为,由于1998年以来大部分制造业的过度生产以及2003和2004年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将导致能力过剩,预计中国会在2005年的下半年看到能力过剩引起的滞胀。

*张欣:近期内无滞无胀*

但是美国托列多大学的张欣教授则认为,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滞胀。

他说:“滞胀是这样一个定义,就是说通货膨胀加上经济萧条,就是增长倒退。现在中国根本没有出现这个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是9.5%,比上个季度还高出0.1%。第一,这个滞没有出现。第二,胀也没有出现。现在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不过是3%左右,所以既没有滞,也没有胀。”

至于下一步会不会出现滞胀,张欣认为,至少在近期内不会,因为即使经济出现下滑,以目前9.5%的增长速度来看,下滑到8.5%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另外,随着人民币汇率的调高以及国内原材料紧缺的减缓,胀的问题也不会出现。

*担心一些行业泡沫化*

张欣教授说,他担心的不是中国经济趋冷,而是一些行业的泡沫化,尤其是人民币小幅升值之后,大量热钱涌入中国所引发的经济过热。

他说:“中国危险的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把银根继续放松,然后泡沫市场继续,造成下一轮的通货膨胀和原材料紧缺。这是我所担心的。”

他说,中国目前的房地产有所冷却,钢铁等原材料的价格也下来了,但是能源、运输等部门的短缺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需要继续采取谨慎的宏观调控政策,以达到经济持续、平稳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老松
尼日饥荒 外援慢吞吞
程晓农:他帮助我们认识中国
中国军队提升战力会危及两岸和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