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大贡献

人气 40
标签:

【大纪元3月24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采访报导)中国一位专家最近撰文,总结出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十大贡献,并且呼吁改善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这篇由河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继学撰写的文章称,总数一点五亿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占全中国加工制造业工人数量的百分之六十八,占建筑业的百分之八十,占第三产业的百分五十二,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充分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

这篇文章的题目为《农民工在中国经济中的十大历史性贡献》。文章所指的十大贡献包括,为中国经济起飞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壮大了中国产业大军;成为农村社会脱贫的主力,改变了中国消费结构和模式;推动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形成了新一代的中国农民等等。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这篇文章的观点表示赞同。他指出,中国农民工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不止上述十个方面。

胡星斗:“农民工对中国的贡献可能还不只这些,就像他所说的,农民工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国市场化的一个过程。农民工是非常大胆的,他能够走进城市、走进工厂,能够带动千百万私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很多的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他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文章表示,由于目前约百分八十的农民家庭有人在外打工,使得农民工的收入,成为中国农村收入的最重要支柱。

巫继学的文章指出,农民工为中国贡献了大约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个农民工贡献二点五万元人民币;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购买的中国产品,大部分是农民工生产出来的。但这些便宜的中国产品,却是以农民工低廉的收入为代价的。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今后肯定要逐步加快,十五年之后,大部分中国人将居住在城镇。

胡教授表示,中国要达到小康社会,最关键是中国农村。他说,中共政权实际上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目前中国也在对农民工地位,包括农民工城市居民化等问题加快改革。

胡星斗:“中国对于农民工通过对于这样的事情的反省,使得我们对于社会法治的进程,对我们政府组织的完善,对政府的治理制度有更多新的认识。推动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化,如何完善整个的社会保障制度,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中国劳工通讯的编辑,现居法国的蔡崇国认为,农民工无法享受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社会制度所导致,包括中国户口制度的限制。他认为,农民工是中国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要改善中国弱势群体的地位,必须使他们真正拥有社会政治权利。

蔡崇国:“光替农民道德上做呼吁是不够的,只是描述农民的悲惨和不公也是不够的;要有现代的政治方式,要允许民工合法的自己来争取自己的利益,能够有自己的报纸,有自己选举的权力,有自己的组织。这个是关键。”

他表示,中国的经济改革最早由农村开始,但后来由于利益垄断集团的压制,农民包括农民工,却无法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这并非官员和学者撰文呼吁就能加以改善的事情,必须对现行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没钱回家 三万农民工子女新年滞留北京
新春团圆  牵引中国农民工返乡的愿望
农民工--中国特色的歧视
胡少江:农民工--中国特色的歧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