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百科

钢琴的踏板技巧

嬅真
font print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 ,

钢琴所谓的“踏板技巧”是很难在课堂上有系统的介绍,这是因为,踏板的应用并非死板板的,它和作品的风格、音色、音形走向、甚至每一台钢琴的性能、厂牌…..等等都是息息相关的。一点点的不同,就能转变成不同的风味,就像不同的触键能够变化成不同的音色一样,所以这种技巧就需要靠耳朵和天分以及本能,而非单纯的学习。

可简单地将踏板技巧分为三大种类:

1. Direct Pedaling

2. legato Pedaling

3. Half-Pedaling

第一种比较简单,是因为它可能只应用于某个和声,或是某个音响。到下一个踏板时间上有点距离,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能够掌握的。但就笔者想法而言,这种踏板也是要看看作品的风格或是该乐段的气氛再更加细分该如何做。这时候学习者耳朵是要非常细密的,可能小声的地方我们必须踩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还要考虑踩的时间长短呢!所以可不是有踩下去就可以的。

第二种是一连串的使用踏板,这在浪漫乐派最多见。钢琴发展良好,踏板功能敏感,所以很多作曲家谱出许多作品从头到尾都需要用到踏板。通常需要这种技巧的大都是因为音域很广,或是需要更多的音响。若触键功力不够好,便容易造成模糊不清,甚至于在踏板的保护下在底下随便乱窜。许多程度不高的学习者或是不够细心者,常常在这种假象当中自以为自己功力十分了得。

第三种是指踩下踏板后不要全部放掉,只放一部分。这是因为要保留一部分的音或是音响。这种在浪漫乐派或是印象乐派都可以看到,通常是为了制造一些音响效果,但又不希望过度吵杂,所以做了这种中和。

当然踏板不是只有这三种,因应每个人的耳朵敏感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敏感度越高,所拥有的踏板技巧会越高,因为踏板是应音色的变化所产生的,也可以视它为触键的一部分。很多演奏家在弹到不同的钢琴时,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必须随时能够调整触键以及踏板的应用。

所以在使用踏板的前提之下,应该先巩固手指的触键能力,才能使踏板获的事半功
倍的效果,否则在华丽的表面下隐藏了不安的情绪是无法打动人心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