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石碇.笔架连峰

西帽子岩~炙子头山~笔架山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60
标签:

笔架山是台北近郊的名山,在民国六、七十年代,我还没有接触登山活动时,就已听说过笔架山及皇帝殿,是一条相当热门的登山路线。年过四十岁,我才开始爬山。在台北近郊闯荡五年多,却没爬过笔架山,说起来实在有些汗颜。今天终于能实地走过笔架连峰。

笔架连峰位于深坑、石碇之间,由绵延的山峰所组成,西帽子岩、炙子头山、笔架山是三座主要山峰,山径陡峭起伏,全长约6公里,与皇帝殿、五寮尖并称为北部三大岩场。至少须4至5个小时才能走完笔架连峰。

我从石碇西街“员潭子坑桥”附近的登山口出发,展开今日的笔架连峰之行。一开始,山径沿小溪谷盘绕而行,路径相当平缓,令人颇有走在古道幽径的感觉。正这么想着,转个弯时,就遇见一间土地公庙。庙虽是新建,地基驳坎却颇有古意。前方不远处有小水泥桥,过溪谷,随即出现旧石阶路;不久,行经山坡农圃,又有一段古朴的石阶路,令人感到惊喜。原以为笔架连峰,将是一场力与汗的硬战,岂料迎人的却是如此丽质优雅的古道幽情。

不久,就来到上方的农家,是一栋近百年的石头厝,门牌为“员潭子坑1号”,与民宅的老伯打招呼。老伯知道我第一次来爬笔架山,向我介绍了一下路况。我走过来的这条山路,确实是一条古道,是这户人家进出石碇的道路。过了农家,爬上棱线的电塔之后,往深坑方向循着棱线走,就是著名笔架连峰了。


俯瞰北宜高速公路乌涂隧道附近山峦


过农宅之后,进入林间,果然山径变为陡上,踏着崎岖不平的石块上行,沿途树与树间都有细绳可供拉扶。渐有爬山费力的感觉。约半个小时,爬上棱线,虽然穿着排汗衣,但仍衣服湿淋漓。鞍部附近有电塔。棱线路,左可绕回石碇国小,右往笔架山的方向。取右行,开始笔架连峰。

由此而去,便是高低起伏的棱线路了。曾经爬过皇帝殿、五寮尖,再爬笔架山,心情轻松许多。笔架连峰,虽号称北部三大岩场,但大多行走于棱线裸岩下方的树林里,山径虽有崎岖起伏,但有绳索可攀拉,有树干可倚靠,有树根山石可踏踩,而皇帝殿、五寮尖则有时走于瘦窄的棱脊,两侧俯临悬崖,令人神经紧崩,胆战心惊。相较之下,我更喜欢笔架山,有点挑战,但又不会太过挑战。

因为走在棱线,每遇到巨石裸岩的开阔处,摆脱了树林遮蔽,便可饱览远近山峦,视野绝佳。石碇多山,地质年代又多属幼年期,悬崖深壑,尖石危崖,山棱多奇。北宜高速公路通过石碇,架高桥,凿隧道,在笔架连峰的棱线上,正可俯瞰这奇绝的公路景观。


西帽子岩


笔架连峰,路途漫长,但起伏之间,专心踏踩,不觉时间飞快过去。转眼之间(其实已过一个小时),便来到笔架连峰的西帽子岩。尖峭的山峰,顶处狭窄,仅容两、三人立足而已。但见两块巨岩凌空对嘴,宛如深情拥吻。此情此景,我不禁感动起来。石头亦有情。不打扰它们,我继续前进。

接着的路段,起落更大,陡下陡上,时而贴紧危壁,时而奋力苦战,辛苦攀爬;时而柳暗花明,视野宕开;时而路径忽由陡峻转为舒缓。这样起伏变化的路段,可称得上是一条励志路线,适合青年朋友来历练一番。中年人走此路,则可以重拾青壮心情。

终于来到炙子头山。笔架连峰沿线多为狭窄棱岩,这里却拥有宽敞的腹地,设有几张长条木椅,木椅旁有一块日据时代土地调查图根点基石。于是在此休息用餐。从山下的农宅爬到这里,耗去2个小时,却一点也不觉得时间过得这么快。不知不觉,时间就在脚趾间流逝。


笔架山


休息过后,继续朝笔架山前进,仍是上下起伏的山径,不时得手脚并用。不久,在棱岩开阔处,终于望见笔架山的身影,两座明显的山峰紧紧相偎,中间稍陷,果然像一座笔架。但境随心转,山形也可有不同的联想。

我觉得笔架山也适宜称做“夫妻山”。两山依拥,甜蜜如夫妻。而这连峰而来,起起伏伏的山路,又颇类似现实的婚姻生活。爬过连峰至此,才有机会欣赏到这甜蜜的山景。

虽然望见了笔架山,但中间还隔着一个凌空山谷。又得陡下,再经辛苦攀爬,才终于抵达笔架山的笔架鞍部。鞍部狭窄,无任何基石。各有小径,可爬上两侧的峰顶。靠石碇端的山峰视野佳,峰顶有巨石,站上巨石,凌空远眺,一一细数刚才爬过的山棱,成就感油然而生,可体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意境。

今日的行程,本来还考虑原路来回,但花3个小时爬到笔架山,心情上已难回头。笔架连峰6.1公里的路,我已走了4.6公里,只剩1.5公里而已,怎能不走完全程呢?于是决定继续前行,由深坑下山,再搭车回石碇取车。虽然下山的路绕得远,但后段路况好走,比起走原路,路程的时间应该相差不多。

后续1.5公里的棱岩路,也走了1个小时,才抵达二格山鞍部著名的绿豆汤凉亭。这里是四路交会处,假日登山客众多,因此假日有商贩在此贩卖绿豆汤及泡面。这里也是笔架山的登山口之一。

从北宜公路(台九线)的栳寮,有一条产业道路可通往这里。若想轻松爬笔架山,可以从绿豆汤凉亭这个登山口出发,来回才3公里而已。但登山犹如恋爱婚姻路,走捷径,结果未必理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石碇一路爬过来,一路甘甘苦苦,一路起起伏伏,有险境,有美景。而登顶时,再回首来时路,过程的酸苦已化为甜蜜滋味,点点滴滴在心底。

我愿意代言这种滋味。

旅游日期:2007.01.07 (写于2007.01.12)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刚出发,发现山路极为平缓,有古道的感觉。


古朴的石阶路,附近有农圃。


险棱危路都有绳索确保安全


远眺二格山。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新竹新埔.烧炭窝古道.双堂屋.义民庙
纽省摄影师追逐名人偷拍案件开庭审理
新竹新埔.九芎湖步道
北市大同.贵德街.迪化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