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竹子山古道(前段).阿里磅瀑布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05
标签:

阿里磅瀑布为阳明山国家公园第一大瀑布,不过它的知度名并不高,不仅一般游客不熟悉,登山客也较少造访,主要是因为阿里磅瀑布位于台北县石门乡阿里磅溪的上游,位置偏僻,路径不明,探访不易。有溯溪队伍是采溯溪的方式,从石门乡“北21乡道”的“竹里一桥”起溯,约三个小时路程,可溯抵阿里磅瀑布。

至于登山路线,则可从竹子山古道中途的叉路绕往阿里磅瀑布。两年半以前,我初次走竹子山古道,曾路过这个叉路口。我对阿里磅瀑布慕名已久,对于这阳明山国家公园第一大瀑布自然是兴趣浓厚,念念在兹。但因路况不明,所以也一直不敢独自探访。

去年底,在山界“北联队”等团体努力下,终于打通了阿里磅瀑布附近几条古道之间的联络道,路况大幅改善,使得阿里磅瀑布更容易亲近,这个区域内登山路线的组合也变得更为丰富及多元化,吸引了更多的山友前来一游。

前往阿里磅瀑布,最适合的路线,还是以走竹子山古道为佳。竹子山古道的登山口位于金山乡两湖村倒照湖49号民宅旁。从金山市区走阳金公路,至3K附近的重光地区,右转“北25乡道”,前行约5公里,即可抵达倒照湖49号民宅。不过“北25乡道”沿途叉路颇多,并无路标指引,须特别注意,以免走错路(注1)。


竹子山古道途中的福德祠

从49号民宅旁的登山口起登,进入竹子山古道。旧路重走,跟两年半以前初走时的感觉全然不同,觉得竹子山古道的路况变得非常地好。当时,竹子山古道还被视为是一条古道秘径,如今则是路径明显,路况良好。后来回程时,听倒照湖49号民宅的老伯谈起,原来当地有一对夫妻常上山来维护这条古道,所以路况大为改善。当然,愈来愈多的山友探访竹子山古道,也使这条古道的路况变好,由秘径而渐成为一条大众化的登山路线。


古道途中大片的笔筒树。

约前行15分钟,看见古道附近山头大片的笔筒树,在台北近郊,我还不曾见过如此大片的笔筒树群。继续前行,一路好走,约一小时,抵达古道中途古老的土地公庙-福德祠。在这里遇见一队约数十人的登山团体,在此地休憩,他们也准备前往阿里磅瀑布。

福德祠的庙匾刻着“福德同”,应是刻字时笔误,因此这座土地公庙成了全台独一无二的“福德同”(注2)。庙联则写着:“白发知公老,黄金赐福人”,是阳明山国家公园内土地公庙常见的庙联字句。


福德祠附近棱线眺览北海岸美景

庙前的小溪,原本有潺湲流水,今天溪谷却已完全干涸。庙前的左右侧各多了一条山径,都是山友新辟的。右叉路应是通往阿里磅瀑布的路径之一,左叉路则可爬往棱线,大约十分钟就可登顶,可眺览北海岸,听说展望绝佳。

既然时间充裕,路程又短,于是我们便爬往棱线。还不到十分钟就爬上棱线,穿过零星的箭竹,景色豁然开朗,碧海蓝天的美景出现于眼前,金山岬角、野柳岬角延伸至基隆的北海岸尽收眼底,丽景佳境,景色如画,使人心情奔放。此处有一棵树木,树干写着“观海”。听说金山乡公所计划辟建步道,要在此处兴建观海亭。


棱线“观海亭”的位置,展望绝佳。

循原路折返至福德祠,继续前进。不久,看见古道旁的九丁榕板根(注3),巨大的板根,吸引山友驻足拍照及欣赏。再往前走约两、三分钟,来到一处叉路口。附近有不少驳坎及竹林的拓垦遗迹。竹子山古道取左行,右叉路则是新辟的山路,可通往阿里磅瀑布。我们取右行。

转入右叉路后,路况良好,但沿途有不少叉路.路径纷歧,都有登山条,却没有路标指示.可能是各登山团体新探勘的山径,有旧径,有新径.路线尚未定案,所以未竖立正式的路标,须谨慎以对,以免误入歧途。


阿里磅瀑布

从福德祠出发起算,约30分钟,抵达一处开阔的平台,隔着山谷,可远远望见前方耸峙的山壁中间坳处,夹着一道细长的涓流,那就是阿里磅瀑布了,果然是危崖峭拔,甚具规模。可惜瀑布水量不大,站在此处,末闻瀑布声,反而远远听见瀑布下的人声回响。

由观瀑平台出发,大约再30分钟,便抵达阿里磅瀑布。沿途路况还不错,但仍有叉路,须小心判断方向。抵达溪谷时,抬头望见阿里磅瀑布就在上方处。再踏着溪石上溯2至3分钟,便抵达瀑布下方。

阿里磅瀑布高四、五十公尺,危崖绝壁,气势甚壮,但今日水量却少的可怜,瀑布像涓滴细洒而已。这是因为瀑布的海拔高(H570公尺),上游集水区的范围本来就有限,遇上枯水期,第一大瀑布便成了潺弱细涓而已。当地人称这瀑布为“水墙”,确实如此,瀑布水量稀少时,四、五十公尺的崖壁,就如一道高高的墙壁斜矗于前。阿里磅瀑布是山界前辈林宗圣先生于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溯阿里磅溪左股时意外发现的。“阿里磅”,是当地的地名,平埔族语,原意不详。

面对瀑布,越溪之后的左侧另有一条陡上的山径,则是山界新打通的山路,可通往785峰,然后连络土地公岭古道、二坪顶古道,或通往尖山湖纪念碑、青山瀑布。因为开了新路,阿里磅瀑布从此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景点。不过,此去的山路为新辟路线,沿途又有经过箭竹林区域,若不熟悉此区域,应勿冒然独自前往,以策安全。

阿里磅瀑布虽然不大,但崖顶风势不小,细弱的瀑水洒落时,风势将潺瀑吹散,涓丝便变化成白幕,如天女散花般的奔洒。在镜头捕捉下,更多了一分飘逸的美感。另一队登山团体的山友,有人曾来过这里多次,告诉我说,冬天雨水足时,阿里磅瀑布的气势截然不同,会变得气象壮阔。

今天的行程只到阿里磅瀑布,时间绰绰有余,于是与山友在林荫下的溪石休息,轻松用餐,谈笑八卦,足足待了一个半小时,意足心爽,才踏上回程。


远望阿里磅瀑布

返回观景平台,再回望阿里磅瀑布一眼。我想冬日时,再来回访,走一趟这个区域的大O型路线。续前行约七、八分钟,至一叉路处,我们改走另一条沿着主棱的山路下山。这条山路也是当地农民的采笋路之一,原本已荒废,后来蓝天队曾加以整辟。沿途可看见一些零星的登山条,但路况较差,较少有人走。建议应以原路折返为佳。


竹子山古道登山口(倒照湖49号)。

走这条棱线路下山,出口就在倒照湖49号民宅的土埆厝旁,距离竹子山古道的登山口不远。

返抵登山口,遇民宅的老伯,彼此聊了起来,趁机向老伯询问附近的古道。老伯提到另外一条日据时代的保甲路,他说当时的军警出巡,就从阳金公路3K的重光附近走向倒照湖,保甲路就从他家的旁边经过,然后越过土地公岭,抵达尖山湖。土地公岭古道正是昔日“淡基环山古道”的一段,这么说来,老伯所说的这条保甲路,也是“淡基环山古道”的一部分。这条古道辟建于清朝末年,联络淡水、基隆之间,古道环绕北海岸沿途山麓的各个村庄,成为各庄之间的主要联络道路。

我与山友穿过两间民宅中间的巷道,拾阶而上,果然有一条明显的山路,也有登山条。后来查阅蓝天队的地图资料,原来这条山路就是土地公岭古道的一段。只是山友走土地公岭古道,多以土地公岭(H526公尺)为目标。这一段古道沿途并无山头基石,因此就被山友所忽略了。或许随着阿里磅瀑布附近山路之间的打通,这条被遗忘的古道有机会成为山友游阿里磅瀑布O型来回的选项之一。

在行程结束之时,又意外发现这一段“淡基环山古道”,心情特别的高兴,怎能不再找个时间前来一探呢?

旅游日期:2006.08.13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宜兰冬山.新寮瀑布步道
英三大政党领袖致函大纪元向华人拜年
宜兰设治纪念馆(旧宜兰厅长官舍)
宜兰头城.石空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