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革工业革命的命

好的设计就像大自然,没有浪费这回事

威廉麦唐诺/麦加布朗嘉

人气 4
标签:

布朗嘉的创见,并不是做产品的有毒物质研究,而是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整个产业生产的核心错误,并且试图找出根本的解决之道。

两个世纪前,当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候,自然资源似乎取之不绝,“环境的脆弱性,还不是关心的议题。工业设计目标中既未考虑维持自然系统的正常运转,也未察觉到自然界中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布朗嘉在《从摇篮到摇篮》这本已成为经典的书中,花相当篇幅分析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心态,“工业革命的思惟是线性的,只关心如何把产品做出来,并且快速、廉价的送到消费者手里。”

因为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产品与工业系统设计,从设计之初,就未考虑到环境影响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事后的补救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造成更大的灾难。以回收为例,布朗嘉指出,今天我们做的其实是“降级回收”(down cycling)。例如制造汽车的高品质钢材,具有高碳、高抗拉强度的特点,但是在汽车回收时,这些钢材与汽车的其他零组件一起被熔化,包括汽车电缆中的 铜、表面的油漆和塑料,因而降低了钢材品质,再无法用来作为制造新车的材料。回收印刷纸张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回收的既非单纯纸张,也不是油墨,而是附有油墨的纸张,混成纸浆后再制的纸,已经无法拥有原先的优良纸质。甚至为了要再制纸,还需添加会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原有材料所具备的“工业价值”,在混合后损失殆尽。

从设计之初,工业与生物材料就混杂不分,布朗嘉生动的比喻现代工业品大都是“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产品”,或是“怪诞复合物(monstrous hybrid)”,一个产品中包含着难分难解的工业与生物原料,在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无论有多完善的回收系统,都无法拆解成为有用的养分。原本应封闭在工业循环里的产品,进入自然界,又无法分解,就变成污染,不论是地下掩埋场,或是焚化炉,都会产生毒性更高的致癌物质。“要了解什么是我说的摇篮到坟墓,你只要走一趟堆积如山的垃圾掩埋场,或是焚化炉参观就明白了!”设计的错误,再怎么回收也没有用。用焚化炉焚烧科学怪人产品,不但制造戴奥辛、多氯联苯,也烧掉有价值的工业物质,看在布朗嘉这个化学家眼里,简直是莫大的愚昧,是针对一个错误系统的错误解法。

布朗嘉的分析核心,就在他认为地球上有两个独立的新陈代谢系统,应该泾渭分明,绝不相混。一个是生物新陈代谢,或者说生态圈、自然循环,另一个是工业新陈代谢,或者说是工业循环。一个产品若来自于自然界,在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回归自然界分解,成为生态圈的养分。但是很多工业产品,本来就不可能自然分解,像是电视机、电脑、汽车,就应封闭在工业循环内,回收再制,成为有价值的工业养分继续使用。

如果从制造设计之初,就考虑不同原料最后将进入不同的循环,则材料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性质,甚至可以做到升级回收(upcycling)。以塑胶瓶为例,原本含有锑、重金属,如果在回收的过程中能去掉锑,就能变成更好的物质。“有废弃物产生,就代表设计的失败。”布朗嘉斩钉截铁的说。

根据他的研究,一台电视机里有四三六○种化学物质,有些是有毒的。消费者要买的是电视节目这种享受,从没想过要把那四千多种化学物质一起买回家,并且在看电视的时候还一面呼吸这些物质。制造电视机的厂商除了要确保使用中的安全,更应该要负责回收物质。因此把产品变成服务,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厂商卖的应该是窗明几净的服务,不是玻璃窗。”电视机也好,玻璃窗也好,都可以由厂商回收为有用的工业养分,而不该变成垃圾掩埋场的废弃物。

传统的设计与商业模式,强迫顾客承担污染的后果,造成“利润的私有化,污染的社会化。”但这是传统工业革命模式的根本难题,不见得是企业枉顾道德。布朗嘉相信九五%的企业都是好的,但需要合乎商业利益的解决方案,他在台北与一群企业家会面的时候说:“我不是绿色化学家,我是好化学家。”@

摘自《从摇篮到摇篮》  野人文化出版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北市推减量金三角 13业者宣示包装减量
绿色设计:从摇篮到坟墓
绿色设计: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
绿色设计:拙劣产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