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基本套路练习(4)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第三节:功力拳(上)
1. 预备姿势

【口令】功力拳预备
【动作,站好立正姿势,屈肘,两手握拳,抱在腰部两侧(图246)。
【要领】两拳拳心朝上,两肩向外展。两肘向后拢,挺胸收腹,下巴内收,目视前方。不能因挺脚收腹而使呼吸停在胸间,应以正常的规律进行呼吸。

2.上 冲 拳

【口令】一
【动作】两拳由腰际向上直冲,拳心朝前,拳眼相对《图247)。
【要领】两臂上举必须垂直,以保持扩胸状态。
【功效】锻炼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

3.马步栽拳

【口令】二
【动作】1右脚不动,左脚向左跨出一步,两腿屈膝形成骑两势,2两拳在左脚跨出时,屈肘放在两耳际,拳心向前,两肩外展;3两拳在形成骑马势后由耳际向裆前栽击,拳心朝内,目光前视(图248)。
【要领】挺胸塌腰,大腿要蹲平,两臂并不垂直下栽而是向前下方斜栽。
【功效】主要发展下肢的缝匠肌、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4.弓步横击(右)

【口令】三
【动作】1右拳屈肘收至右腰侧,拳心向上(图249);2左拳向右,上、左方向直臂回环;左脚以脚跟为轴、右脚以前掌为轴,同时碾地,上身左转,形成左势弓箭步;3左拳此时屈肘收于左腰侧,右拳从腰际向右侧平击,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250)
【要领】1左臂回环,肩部要放松;右拳横击,要快而有力;2扩胸,两肩外展,上体略向前 。
【功效】主要能发展下肢的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腓骨长肌、胫骨前肌,髂腰肌、阔筋膜张肌和上肢的肱二头肌、三角肌以及背阔肌、胸大肌、腹外斜肌等,并能促进肩关节的灵活性.

5.弓步栽拳

【口令】四
【动作】1屈肘,两拳附于耳际;2直臂向前下方斜栽,拳心朝下(图251)。

6 弓步横击(左)

【口令】五
【动作】1左拳屈肘收至左腰侧;2右拳向上、右方向直臂圆环;.右脚以前掌碾地,使脚跟转向左方,左脚以脚跟碾地,使脚尖里扣,上身随之向右转,成为右势弓箭步,3右拳此时屈肘收于右腰侧,左拳则从腰际向左侧平击,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图252)。
要领和功效和右弓步横击相同。

7.弓步栽拳

【口令】六 、
【动作】和动作五(弓步裁拳)相同,但方向相反(图253)。

8.分掌并步

【口令】七
【动作】1两拳变掌,交叉于右膝的(图254);2左脚向右脚并拢,两掌变叉上举,并分向左右两侧绕环;3上身立直,两掌从左右两侧屈肘变拳抱于两腰侧(图255)。
【要领】这个动作好像在作深呼吸,但两掌在绕环时要迅速。
【功效】活动肩关节,促使背阔肌、胸大肌等肌肉作紧张和松弛的锻炼。

9.弓步双冲(左)

【口令】八
【动作】左脚向左跨出一步,屈膝,右腿挺直,成为左势弓箭步,上身左转;两拳同时由腰际向前平击,拳心向下(图256)。
【要领】两拳略高于两肩,上身略向前倾,后腿用力挺直,前腿尽量前屈,脚跟完全着地,腰部和臀部下塌。
【功效】主要发展上下肢的肌肉。

10.弓步双冲(右)

【口令】一
【动作】1右拳由身前下沉,向后反举,变成反钩手(图257),2左脚收回,并于右脚旁,两腿直立;左拳变掌,由身前下沉,随左脚并步朝右肩处屈肘抄起,成为正立掌(图258)。

【口令】二
【动作】1左脚向前跨出一步,屈膝,左掌仍变拳由右肩处上举,并向前劈下,拳眼向上(图259);2右脚上步,右钩手变拳,由上向前砸下,左拳收于左腰侧,两腿屈膝,形成骑马势(图260);3右拳收于右腰侧(图261)。

【口令】三
【动作】1左脚以前掌碾地,右脚以脚跟碾地,使上身右转,变成右势弓箭步;2两拳由腰际向前平击,拳心均向下(图262)。
【要领】在马步变为弓步双冲的时候左腿要猛力蹬直,而两拳在左腿猛蹬上身右转时,用力击出。

11.偷步横扫

【口令】一
【动作】右脚从左脚后做偷步,左拳由身前随上身之左转向左后方横扫;右拳变掌同时向左横扫附在左肩部,势如第四路弹腿中的偷步横撑(图263)。
【要领】右脚在做偷步之前,左脚要转正,偷步时的两只脚尖,必须在一直线上,不可参前落后。

12.轮臂上冲

【口令】二
【动作】两脚以前掌碾地,使上身从右向后转,左拳不动,右掌在转身时从左肩处举至头顶上面(图264)。

【口令】三 。
【动作】1左脚向右脚并拢,届膝下蹲,左拳垂下,右掌变拳直举(图265);2两腿全蹲,左拳由前向上举起,右拳由后绕向后下方,拳心向后(图266);3左拳由上向后绕环,至身后下方时屈肘收于左腰侧,右拳屈肘从身前向上冲举,身体随之立起(图267)。

【要领】抡臂上冲是两臂向后回环的动作,因之要求两肩放松,在形成冲天炮拳后,左肘要后移,胸要挺,腹要收,目视左侧。
【功效】主要能够锻炼肩关节周围的肌腱纤维及从肩胛骨喙突展延而来的副韧带,扩展周旋运动的范围,并对膝关节的庶肌腱、胭肌腱、腓侧副韧带,腘斜韧带、半膜肌腱等,增强了它们的强韧性。

13.左蹬脚

【口令】四
右拳屈肘护头,拳心向上,左拳伸于裆前护裆,右脚不动,左脚用脚跟向左侧平伸蹬出(图268)。
【要领】上身在蹬脚时要略向左转,目视左脚,右腿必须挺直,左腿直蹬.脚尖上翘。
【功效】主要发展髋部肌腱和股二头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等.

【口令】五
【动作】1蹬出之左脚向前落步,脚尖向外撇,2上身从右向后转,左拳在转身后由左侧上举,屈肘护头,右拳下裁裆前护裆,3右脚向前方蹬出(图269)。
要领和功效同上。

15.弓步冲拳

【口令】六
【动作】1右脚向前落步,成为右势弓箭步,左拳拳心向里由头上屈肘作挎物状落于胸前,右拳也同时屈肘作挎物状由下向上挎于胸前,3两拳同时由胸前向前后平伸冲出,拳眼向上(图270)。
【要领】落步变弓箭步时,先成马步状,将两拳收于胸前,然后左腿用力一蹬,两拳向前后冲出。

16.马步挑击

【口令】一 :
【动作】左脚不动,右脚屈膝提出,上身转正对向功力拳的起势方向,右拳变掌,掌心向上,屈肘,以掌背略击右腿,左拳随上身的转正,向左侧平伸(图271)。

【口令】二
【动作】1右脚向右侧伸落步,右掌转臂变反掌,以掌心附于右腿前,左腿屈膝,上身左转,形成为左势弓箭步,左拳不动(图272);2左拳屈肘收至右肩处,右掌直臂向左前方挑起;3上身右转,为马步,左拳成复拳,由右肩处向左平击,右掌屈肘收至左肩处,直指朝上,为正立掌(图273)。

1 7.败势斜击

【口令】三
. 【动作】1右掌向右后方斜举,变反钩手;2右腿直立,左脚向右脚靠拢,左拳变掌,随左脚并步。从左向右肩部抄起,五指向上,为正立掌(图274)。

【口令】四
【动作】1左脚仍向左跨出一步,屈膝,左掌变拳由右肩处上举,并向左前方劈下;2右脚向左侧上步,右钩手变拳,并由上向前砸下;3左腿屈膝,右腿挺直,上身向左侧倾斜,右拳转臂使拳眼向下,形成反拳斜伸于右腿上方,左拳同时变正立掌,附在右肩前,目向右侧注视(图275)。
【要领】1口令四的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进行,要快,要一致;2败势的左腿屈膝同于骑马势,而右腿挺直则同于弓箭势,左掌的肘要贴拢胸腹部,脸转向右侧。
【功效】主要发展冈上肌、三角肌、冈下肌.太圆肌,肩胛下肌及腿的肌肉。

18.弓步冲拳

【口令】五
【动作】1右腿屈膝形成马步状;左掌变拳和右拳一同屈在胸前,肘关节贴于腹部;2左腿猛伸,变成右势弓箭步,两掌随即向左右两侧平击,拳眼向上,均为直拳(图276)‧

19.马步挑击

【口令】一
【动作】和前述的马步挑击动作的口令一相同(图277).
【口令】二
【动作】和前述的马步挑击动作的口令二相同(图278,279、280).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4/26/52415.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术在套路运动方面,分徒手和器械两种,包含着轻快飘逸的,雄伟浑厚的、趺扑翻滚的,舒展劲拔的,短小紧削的,柔的、刚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经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训练之后,获得了运动条件,掌握了运动技巧,按中国武术的教学程序(仅指武术的套路运动,不包括散手、击剑、刺枪等搏斗运动)来说,就可以开始进行套路运动的练习了。
  • 弹 腿
    第一路 冲拳 第二路 十字腿
    第三路 劈砸 第四路 撑叉
  • 拱手也就是抱拳为礼,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礼节,这种礼仪其实是非常好的,可以防止人另外空间的身体上一些不好物质的相互沾染。
  • 《华抱山全集》第一集中,华抱山遭明末魏忠贤邪党及其操控下的暴政迫害,不得不四处漂流,拜师学艺,这一天,他来到龙山龙庙,长跪九日九夜,感动方丈,方丈让华抱山表演武术...
  • 《华抱山全集》里短短两句,便把明朝(1368-1644)中叶以后至崇祯年间(1628-1644)天灾人祸、国乱家贫、民不聊生的情形交待清楚了。
  •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和中华文明一样以其悠久历史而源远流长,以其博大精深而风靡世界。中华文明是一个尊道重德的文明,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样也带有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因素。从武术的起源来看,所谓武者,即“止戈为武,以威杀止残杀”,武术一开始就不是让人互相打杀的。
  •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对天地神灵讲究一个“敬”字,这个“敬” 字贯穿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关于待人、接物、求学、从业、传承、修身、养性、治国等各方面的基本态度和精神准则,例如尊老爱幼、敬重师长、敬业尽责等。
  •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