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马英九的台湾定位与两岸思维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1日讯】(亚洲时报林泉忠5月20日撰文)马英九今天以“人民奋起,两岸共生”为题,发表了他的总统就职演说。全文共三千七百多字,平实稳健,备受瞩目的两岸论述也没有让人跌眼镜的地方。不过,短短的演说之所以为海内外所关注,正因为从中可以看出今后马英九政策的重点所在,着实值得细读。

从他谨慎的两岸政策表述中,不难察觉他对北京所要表达的善意,同时也可以窥视什么是马英九愿意妥协的,而什么球又是他要踢给中南海的。以下从马英九演说中对两岸关系的政策方向、对台湾的定位及其认同思维,作一评述。

两岸思维主轴:正视现实 开创未来

二十五分钟的演说中两岸关系方面占了四分之一。马英九首先向北京释出善意,表明接受“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继而肯定了胡锦涛最近三次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即三月二十六日与美国布希总统谈到“九二共识”、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提出“四个继续”、以及四月二十九日主张两岸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认为“这些观点都与我方的理念相当的一致”。同时,对此,马英九重申了有别于这十六字的回应:“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凸现了胡马之间同中有异的微妙之处。而马的两岸思维框架,则维持在三不(“不统、不独、不武”),以及在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

马英九对两岸政策的论述中,也提出了两岸双方需要努力的方向,他指出“两岸不论在台湾海峡或国际社会,都应该和解休兵”。在“台湾海峡”方面,意指两岸的军事竞争关系需要调整,暗示希望大陆撤除瞄准台湾的一千四百枚飞弹;而在“国际方面”方面,则意指以庞大的经援为后盾的两岸外交角力应该停止。

除此之外,马英九对北京呼吁的另一个重点在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上。马直接指出“未来我们也将与大陆就台湾国际空间”进行协商。马高分贝喊出“台湾要安全、要繁荣、更要尊严”,正反映了他对目前台湾的国际地位的不满与要求改变现状的执著。

显然,马英九新政府如何以“尊严、自主、务实、灵活”来处理台湾的对外关系、争取国际空间,重点在于北京是否愿意让步,放宽对台湾在外交上的“打压”。马英九在演说中清楚提出这一诉求,明显把球踢给了中南海。北京今后如何回应,拭目以待。

至于对两岸未来的期许,马英九没有直接提及统一的问题,这表明了马并不认为两岸统一是目前要面对的课题。同时,对造成两岸不能统一的障碍,马英九强调“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并阐明希望大陆和台湾人民共同分享此一价值:“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

定位与认同:回归宪法 面向中华

对北京而言比较敏感的台湾定位方面,马英九并没有直接的论述,不过强调对宪法的尊重,已带有回归十年前国民党执政时期两岸思维的味道。由于“中华民国宪法”的国土范围至今仍涵盖大陆,可以理解马英九在原则上否定了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同时也不继承李登辉的“特殊的国与国”论述。不过,目前北京仍不能接受即使是蒋经国时期对台湾的“国家”定位。作为台湾朝野“最大公约数”的“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一主张,也在马英九的演说中呈现出来。北京如何应对马英九在演说中的“国家”论述,如“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一个受国际社会尊敬的民主国家”、“在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遵宪与行宪比修宪更重要......”,显然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

认同问题是过去台湾过去近二十年来最具争议的社会问题与政治焦点,马英九在演说中如何表述他的认同意识与方向,将影响他未来的施政。同时,笔者以为,这也是观察马英九未来两岸政策方向不可忽视的要素。

“英九虽然不是在台湾出生,但台湾是我成长的故乡,是我亲人埋骨的所在”这一表述,显示马英九并不否认他那无法改变的外省籍身份,不过同时强调他对台湾这片土地强烈的归属意识,这显然是说给倾向“本土主体意识”,同时没有把选票投给他的五百四十多万绿营支持者说的。至于国家认同上,从上述的分析中也可清楚理解 “中华民国”是他的认同所在,对此一认同的执著也反映在马英九在演说的最后高喊“中华民国万岁”上。

值得补充的是,马英九在民族认同上范围并没有离开“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这点可以从他对两岸未来的期许得到印证: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

马英九的演说以国语为主,并特意以台语、客语、原住民语言为辅,笔者以为这一安排正反映了马英九演说中欲呈现的“三重认同论述”,即尊重岛内存在不同省籍族群的现实,强调台湾两千三百万人民的国家认同在“中华民国”的框架里。与此同时,台湾也不应该忘掉身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民族认同与使命感。而后者也是海内外华人在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