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位水鹿生态摄影师——林军佐

禾引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2日讯】 你知道吗?台湾有个男人,每年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2700公尺上下的山区;整天就只跟着一群水鹿,看着它们吃草,打架、交配、繁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20出头的年纪,一路与鹿相伴了近十年岁月,他就是林军佐,《逐鹿踪源》的水鹿生态纪录片摄影师。

 2006年6月17日,台湾自制的首部水鹿纪录片《逐鹿踪源》正式上映,这部27分钟的生态纪录片,在2003至2005年间共花了300天进行拍摄,制片成本高达390万元。林军佐指出,除了农委会林务局补助部分经费,其中140万是由荒野保护协会的250位民众,每人认捐新台币6,000元,才完成这部珍贵的纪录影像。

与水鹿的第一次接触

 曾经,台湾是个梅花鹿世居之地,但因过度捕猎与环境变迁,造成1969年梅花鹿在野外绝迹,这也开启了《逐鹿踪源》导演刘思沂想要拍摄台湾大型食草动物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在刘思沂担任华梵大学登山社的社团指导教师期间,也影响了工业管理学系学生林军佐等人,开启数年记录水鹿生态的志向。

 林军佐还记得第一次跟着刘思沂上山拍摄水鹿,是在大三的春假。他和同学兴致勃勃地跟着刘思沂上奇莱山拍照。回想与水鹿的第一次接触,林军佐犹历历在目:“我还记得当时是晚上,在山上已扎营了3、4天,刚刚吃完晚餐,突然一只雄鹿就现身在帐篷前!老实说,第一次看到水鹿,心里只有个想法:‘水鹿好大!’”

 原来一般雄鹿的体重达300公斤,身高足足超过2公尺,所以林军佐一看到水鹿就兴奋地拿起照相机拍照,却因为使用闪光灯,惊吓了水鹿。后来林军佐才练习以慢慢靠近的方式,当时离水鹿最近的距离可到4公尺左右。因为这独特机缘,林军佐后来就加入刘思沂的水鹿生态拍摄计划,展开与鹿相伴的悠悠岁月。

逐“水鹿”而拍

 为了拍摄水鹿生态,林军佐常驻2700公尺山区,以嘉明湖、南澳山区一带为拍摄范围,每次都要背一个月的伙食、燃料上山,住在国家公园的山屋或是搭帐篷,长达2周到一个月。而为了寻求完整的纪录画面,刘思沂与林军佐设计了2至3个定点,以“游牧轮耕”的方式,逐“水鹿”而拍。他们发现,合欢山台14甲线公路的开通造成水鹿迁徙路线中断,合欢山从此不见水鹿踪迹。

 水鹿纪录的拍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守株待兔”,定点式记录水鹿生活;另一则是背着机器到处跑,特别是以溪谷为主,但拍摄的前提是不被野生动物发现镜头。林军佐最满意、也最有成就的一个镜头,就是雌鹿过溪的画面,他描述:“一只雌鹿就这样,好像设计好了一样,自己走入镜头里。”就这样,长达30秒的完整画面,林军佐满意地说,拥有这样棒的画面,那一次上山的辛苦,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万物有情不寂寥

 不过拍摄水鹿的漫长过程,林军佐因长期独居山中,有时也会对着水鹿自言自语。或许是移情作用,水鹿对林军佐似乎产生一些特别情感,像是水鹿通常都是傍晚或入夜后,才会接近工作站的帐篷。但也有些水鹿,连白天的时间也不会离开,像“阿丑”就是其中一只。

 因为阿丑的角断了,脸比较黑,看起来丑丑的,长得有点滑稽,所以林军佐就称它“阿丑”。他说:“每次我去山上20天,其中15天阿丑都会出现。有一次在回程路上,我已经走了一个小时,穿越一座森林。居然在走出森林后的草坡上,又发现阿丑,感觉那时阿丑正看着我。隔一年再上山,却发现阿丑的右眼瞎掉了,可能是打斗时留下的伤口,不过今年就没再看过阿丑了。”林军佐有些担忧地说着阿丑的故事。

 未来,林军佐将继续第二部水鹿生态的拍摄记录,同时也将构思台湾生态等拍摄计划,将台湾多样的动物生态,全数呈现在世人面前,深刻体验台湾的生命之美。

──转自《农业易游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