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药膳】荔枝功用多

正梁中医诊所院长邓正梁

人气 30

荔枝,是中国南部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中国的古籍中荔枝最初作“离枝”,一般相信源自中国南部的野生森林。《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2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荔枝在今日的台湾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四川及云南,都有种植,大约是从北纬18度至北纬28度都有。荔枝的保鲜相对较为困难,有“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特点。传闻唐代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从岭南把荔枝送到长安,为了保存荔枝的色香味,要把整棵荔枝树砍掉然后以快骑驿送。杜牧有〈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现代一般常用的保存方法是以低温高湿(摄氏二至四度,湿度90%至95%)保存。新鲜的荔枝每年五月开始上市,七至八月是最盛产的时节,产地附近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至于离产地较远的地方,便只可以买到冰冻过的。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玉荷包结果硕大,肉厚核小。台湾高雄县大树乡玉荷包荔枝闻名全台。

广东人有一句话,“一颗荔枝三把火”。本身火气大的人吃了十来个就会有反应。民间流行的解决方法是喝适量的淡盐水或蜜糖水。

荔枝常见于文学作品之中。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清代御医黄元御在其《玉揪药解》中对提到:“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和平,补益无损,不致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在此其对龙眼干有很高的评价,“气和平,补益无损,不致助火生热。”

乾隆御医黄宫绣在其《本草求真》中将荔枝列为补剂,并描述道:“荔枝味甘而酸,气温。故能人脾助气,入肝益血养营,然于血虚火衰则宜,若使病非虚弱,及素火盛服之,反致助火发热,而有衄血、齿痛之病矣。”在此他提醒人们,火气大的服用荔枝要小心。书中继续说道:“李时珍曰:荔枝气味纯阳,其性最热,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也。病齿蜃及火病人尤忌之。《开宝本草》言其性平,苏氏却谓多食无伤,皆谬说也。按《物类相感志》云:食荔枝多则醉,以壳浸水饮之即解。此即食物不消,还以本物消之之意。”此段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吃荔枝吃到有醉意时,用荔枝壳泡水喝可以解之。

书中继续说道:“荔枝核味甘气温,专人肝肾,散滞辟寒,双核形似睾丸,尤治癫疝卵肿,以其形类相似有感而通之义也。痘疮不起,用荔枝壳煎汤以服,益取壳性温补内托之意。然要皆属性燥,用当酌证所宜,非若龙眼性主温和而资益甚多也。”荔枝的功用真是不少,从里到外皆是药,还可治痘疮、疝气呢!@*(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南投黑叶荔枝  酸中带甜品质优于往年
荔枝当正餐 男子严重腹痛送医
把荔枝当晚餐 男子肠阻塞发炎
【传统药膳】水肿食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