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相

古風悠悠:管仲以民為本

管仲,名夷吾,是穎上(今安徽省境內)人。年少時,常與鮑叔牙往來,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為家貧,常常取用鮑叔牙的財物,鮑叔牙卻一直好好待他,不提這些事。後來鮑叔牙跟隨齊國的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隨了公子糾。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時,殺了公子糾,管仲也被囚禁起來。鮑叔牙於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重用管仲,讓他執掌齊國之政。齊桓公之稱霸,九次會合天下諸侯,匡扶天下正道,這都是用了管仲之謀。

管仲說:「當初我貧窮時,曾與鮑叔牙一起做買賣,分財利時,我常常多佔,鮑叔牙卻不以此認為我貪,因為他知道我家貧。我曾經為鮑叔牙謀事,結果卻使他更窘迫。鮑叔牙不因此認為我這個人很愚蠢,因為他知道:時機有時有利,有時不利。我曾經幾次出仕,卻屢次被國君罷免。鮑叔牙不據此認為我無能,因為他知道:是我沒有碰到好時機。我曾幾次帶兵打仗,卻屢戰屢敗,鮑叔牙不因此以為我這個人膽小,因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我供養。公子糾與小白爭位失敗後,我被囚禁起來,忍受侮辱;鮑叔牙不因此認為我這個人不知羞恥,因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為恥,而是有志於在將來想匡扶天下。所以,我說:「生我的是父母,而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先生!」

鮑叔牙推薦管仲後,他的職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子孫中有許多人,都成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稱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稱道鮑叔牙:有知人之明!

管仲擔任齊國宰相、執掌齊國政事之後,因為看到齊國佔地狹小,又靠近海邊,便重視通商,積累財富,使國家富裕,軍隊強大,並順從百姓的好惡意願。所以他說:「只有倉庫裡的糧食堆滿了,老百姓才會重視禮節,只有老百姓豐衣足食了,他們才會知榮辱。在上位的人,遵守禮度;親屬內部,才會團結。不講禮義廉恥,國家必然滅亡。上面發下的政令,好比是流水的源頭一樣,一定要使它順乎民心。」管仲的言論,通俗而易於推行。老百姓所需要的,就給他們;老百姓不需要的,就廢掉它。真是:以民為本,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百姓欽敬。

管仲執政時,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失敗轉化為成功,並且注意處理事情的輕重緩急,謹慎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本來因為蔡姬之事發怒,要南下襲擊蔡國,管仲卻勸桓公討伐楚國,譴責楚國不向周室朝貢包茅。桓公實際上是想往北征討山戎,而管仲卻借此勸燕國修改召公時的國政。在柯地會盟時,齊桓公想背棄跟曹沫簽訂之約,管仲卻勸齊桓公守信,使天下諸侯歸心於齊。所以說:「知道了給與,就是取得:是為政的法寶!」

管仲還講過不少膾炙人口的話,如:「善人者,人亦善之。」 「行之無私,足以容眾。」「善氣迎人,親如兄弟;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以規矩為方圓,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以法教治民,則安。」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加樹人。」「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知矣!」 這些都是金玉良言,也是管仲做人、處世、治國的經驗之秘。

(事據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等)

轉載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