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索

老莊道無的人類學意義(下)

——得獎感言

本著拙作,就是要挖掘、揭示老莊道無這個人類學的意義:當我們把人腦中所有的知識都損去以後,這個人還會有什麼東西?人們會說,他什麼都沒有了,腦袋不是空了嗎?而老莊既在這空空如也中洞見到一個人類學的意義。打個近似的比方說,當我們把電腦所有輸入的東西(意識)一一損去以後,電腦會發生什麼效果呢?它不就回復到它原來的模樣了嗎?它恢復到原來是其所是的程式——它復原了。而我們說的電腦是沒有感性的,與人不同。人到了“損至無為”以後,他就沒有了知性的概念,沒有了理性觀念,沒有了利害關系。如此,他就能看到“天地之大美”了,就能“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了。

牟宗三先生說康德已幾近聖人的境界,我亦有此同感。我是站在巨人康德的肩膀上窺見到老莊的道無哲學的。康德在他的《判斷力批判》一書中,已隱若提到老莊道無哲學的依據。康德說的審美判斷,它是沒有知性、理性概念的,也是沒有利害關系的,其是毫無目的性但又符合目的性的一種心性愉悅。也就是說,人人都說這朵花美,但我們不能用知性、理性去概念它(說出個之所以然來),他也沒有滲入情感、意志欲望等的利害關系進行判斷,也沒有什麼目的性。但它的一切奇妙構造,很符合人的心性,你一看,就覺得它美。康德稱之為“自然美”。康德的先驗判斷,差一點就把老莊的道無哲學洞見揭示出來了。很可惜,康德沒有再深入下去。用牟宗三先生的話說,康德不承認人有“智的直覺”。

老莊的“損無”,就是教你不要用知性、理性概念去作審美判斷,也不要把情感的善惡拉進審美判斷中來,更不能懷著一個目的去作審美觀。原來人的心性,天生就是一個宇宙心,他本就如此,與宇宙世界是相通的,是我們的知性、理性把它蒙蔽了。消除這一切,你就會看到“天地之大美”,你就與宇宙貫通一氣,自然自在了。這就是康德所說的“沒有目的性,但符合目的性”的心性圓合。老莊的道無,他把人類學的這個最美好的價值觀揭示出來了:德福一致,盡善盡美的人類心性目的有了展現的曙光。

一個理論、或一個學說,它要使人承認,或說實行,就得問它給人帶來什麼好處?以前的理性哲學以及實證科學之所以風靡人類世界,就是因為其講存有:我人擁有什麼什麼?金錢、地位、榮譽、聲望,甚至包括精神財富等等,他是可以用量制尺度出來的。而老莊的道無,他似乎什麼都沒有了,這種人生,還有他存在的價值嗎?這就是理性主義者,無法看到知識程式背後那個人類心性的東西——那個見證上帝,鳳凰涅磐,至人的心性圓滿最高境界。這種境界,基督教、佛教、儒教都有不同程度的揭示,但他們的方法都比較神秘,老莊是用最簡易的方法——“損無”,把它揭示出來了。原來人的心性,在他損至無為復歸于嬰孩後,竟有如此美好的前景:其“和光同塵,與時俱化”那“天地之大美”一一朗現,那至純、至美、至善的道德常住不溢。這不正是《聖經》描寫阿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的美好生活嗎?

我曾經說過,康德是電腦發明的鼻祖。康德的先驗認識形式(form),說的是我們人的知識如何可能的東西,這就是電腦之所以可能的理論基礎。沒有康德的先驗論,要說電腦如何可能是說不通的。而我們的老祖宗老子,就是排除人類中木馬病毒的能手,他要把知識——那些木馬病毒一一排除掉,使人回復到其本真。老子“古之博大真人哉!”(莊子語)),我稱他為人類最早、最偉大的心理學醫師。如果說,沒有經驗,人們看不到知識,而康德看到了(驗前的知識),這是康德的偉大;而人有很多經驗,飽滿知識,要把這一切都損去,人們認為是不可能的,甚至認為人就空無了,而老子既能看到“空無”後面那個“玄妙之門”。這就是老莊道無的人類學意義。

老莊這個哲學的洞見,是具有人類學意義的。在人類理性走入死胡同後,這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黃花崗》,“慎其獨也”,他在眾多的來稿中,選中拙作,給予發表。這是人類文明之大幸,中華文化之大幸,老莊道無哲學之大幸!希望通過《黃花崗》的宣揚,老莊的哲學得以光天化日也。@

注:《通往天人合一之路》已由“黃花崗雜志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