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三峽工程36計(四十一 )

華東洪水 建壩鄂西

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八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務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專門談及此次華東洪水的成績和經驗教訓。萬里認為華東洪水最大的啟示,就是必須大大增強全民族的水患意識。同時指出,中國的許多大江大河尚未根本治理,已經建設的一些水利措施,也存在防洪標準偏低和缺乏系統配套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長,洪水造成的損失必然越來越大。沿海的幾個三角洲地區,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又都處在大江大河的下游,一直存在著水害的潛在威脅。大江大河一旦出事,勢必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打亂和推遲四化建設的進程,影響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實現。在為當代人利益著想時,也要考慮到後代人的利益。如果不指出這種潛在的巨大危險,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那就是沒有盡到應盡的歷史責任。

萬里提出,因華東洪水所在範圍,同屬長江流域,根治長江,必須把長江一百八十萬平方公里作整體考慮。他認為,如果三峽工程上馬,就會確保長江中下游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從整個國民經濟穩定發展這個長遠的需要看,以及從確保長江中下游的安全這個緊迫需要看,三峽工程關係到億萬人民切身利益的長治久安,遲上馬不如早上馬,建議國務院列入十年規劃。此時,全國人大早已給出信號,意圖趁熱打鐵,要求國務院提交興建三峽工程議案。

然而問題是,華東洪水在東,雖說在地域上屬於長江流域,但和幹流的洪水,沒有任何關係。一九九一年太湖、淮河的洪水,為當地降雨所造成;而形成嚴重的洪水災害,則是由於錯誤決策所致。三峽大壩在西,位於太湖以西幾千公里。三峽工程的建設,最多對減輕長江中下游荊江地區的洪水壓力,有所幫助,根本不可能確保長江中下游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對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長江三角洲,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

正是對華東洪水災害原因的錯誤分析,才得出錯誤的決定。洪水在長江三角洲東面,卻得出在西面幾千公里之外建高壩,以確保長江中下游安全的結論,無異是「聲東擊西」。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