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高級):直道而事人

【原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第十八》)

【註釋】

(1) 士師:典獄官,掌管刑獄。

(2) 黜:罷免不用。

【語譯】

柳下惠當獄官,三次被黜免。有人說:「你為什麼不到別的國家去呢?」柳下惠答說:「我用正道事人,到哪裡不會被黜呢?如果我用枉道來事人,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研析】

宋朝大臣范仲淹曾說過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環境的好壞是不會輕易改變一個有志之士的堅定意念。就如同堅持以正道事人的柳下惠,他並不會因為被黜而選擇改變心意或轉換環境。這種堅持作對的事,不因曲高和寡而向邪惡妥協,乃真正的讀書人。

【延伸思考】

1、正邪的決定往往在一念之間會有天差地別的結果,而影響一個人做出違背心意之事的關鍵卻是名利情等的枷鎖,你有無戰勝私慾,堅持作出對的決定的經驗嗎?請和大家分享?

2、你曾經抱怨環境的刻苦,影響自己的學習嗎?最終有無靠自我清醒認識突破這樣的觀念,以快樂的心情迎向挑戰?

【相關資料】

柳下惠精神

史載,魯國有一位書生,他一向自己獨居,嚴格自持,尤其對女色絕不貪戀。有一次他在屋裡讀書,半夜忽然狂風大雨,鄰家婦人有事前來敲門,敲了好久,書生無論如何就是不開門。婦人說:「你如果怕別人誤會,何不學學柳下惠呢?」柳下惠,乃魯國人,他曾因天寒而讓一前來投宿的女子坐在其懷裡,整夜抱著她,卻沒有做出不規矩之事。

這鄰婦故意以柳下惠的故事誘惑書生。但書生卻回答說:「柳下惠可以這麼做,但在我卻不能這麼做。我目前不能做到,怎可以去學柳下惠呢?」

孔子聽到這件事,稱讚書生說:「他才是真正的學到柳下惠的精神了呢。」

【課後作業】

在你學習的道路上,可曾以誰為你為你學習的對象?為什麼?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