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民間PMI報告均稱:中國製造業續萎縮

【大紀元2012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中國9月製造業活動繼續處於疲弱水平。週一(10月1日)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微幅升至49.8,低於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經濟學家的預期。上週六(9月29日)匯豐控股發佈同期製造業PMI終值為47.9。均低於50的榮枯分界值,標誌著製造業持續萎縮。

中國疲弱的製造業PMI數據,證實了第三季度經濟可能再度放緩,拖累了私人投資和出口部門。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連續6個季度放緩,危及到官方今年設定7.5%的目標,創下1990年以來的最低年增速。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僅增長7.6%,為三年多以來的最低增速。

下調基準利率與重大投資計劃 仍未能抑制衰退

匯豐控股稱,多家公司報告顯示,經濟形勢嚴峻。中國新出口訂單以2009年3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匯豐控股上述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已連續11個月呈萎縮狀態。該指數低於50表明制造業活動較前月萎縮,高於50則表明制造業活動擴張。

匯豐控股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聲明中表示,歐美市場需求不振,新出口訂單大幅萎縮,並使就業市場的壓力持續。

澳紐銀行(ANZ)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官方政策實施至今還未能制止週期性的經濟衰退。

中國央行今年6月和7月中國央行下調了基準利率,並且官方重大投資計劃宣佈至今已將近3個月,但尚未採取具體步驟以確保必要的資金到位。

國際市場專家預測,中共領導人準備進行換屆之際,經濟問題可能被暫時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但劉利剛認為,「為了維護社會安定和穩定的政治過渡,下月舉行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後,可能會加速實施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陸挺在研究報告中預計,政府不會推出大的刺激計劃,但政策上的放鬆和對經濟的刺激很可能將逐漸增強。

中國出口至最大貿易夥伴歐盟減少5%

由於全球經濟正失去增長動能,貿易減速局面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將把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略高於3%的水平。IMF將在下週的東京年會上發佈這項預測。

出口疲軟加劇了中國國內的經濟減速。今年年初至8月底,中國對歐盟的出口下降了5%。直到去年,歐盟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泰國、新加坡等其他亞洲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也因此減弱。這些國家為中國廠家出口到歐洲的商品供應零部件。此外,日本對歐洲的出口也在下降。

全球最大港口上海吞吐量下降6%

對於中國來說,美國市場相對而言算是一個亮點。今年目前為止,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10%。雖然這一增幅要小於過去幾年的水平,但足以令美國成為中國今年目前為止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這是自2006年以來美國首次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但儘管如此,中國最大的幾處港口的貿易量正在減少。全球最大港口上海8月份吞吐量較上年同期下降6%。

標普:中國第四季度將出現最嚴重放緩

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亞太主權評級主管及高級董事陳錦榮(KimEng Tan)稱,預計今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將出現最為嚴重的放緩,之後將企穩。

標準普爾分析師在週五(9月28日)稱,歐洲債務危機及美國經濟的低迷均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了衝擊。他們表示,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幅度可能會高出一些人的預期。目前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5%。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下行超乎預期  國際奢侈品牌遭遇寒流
多機構預測中國三季度經濟增速跌破7.5%目標
中國8月FDI連續3月下降  投資者夢醒殘酷現實
外媒:中國發行新貨幣源頭或枯竭 恐引大規模通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