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台灣生技世界頂級品牌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之目標——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劍橋市報導)6月17日,以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博士、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博士及台灣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江惠華博士為首的台灣生技代表團在麻州劍橋市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重點項目—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upra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 SI2C,簡稱育成中心)的工作重心與目標。

育成中心成立於2011年11月,以開創台灣生技的世界頂級品牌為最終目標。該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博士曾在羅氏製藥(Roche)、Biogen Idec及Shire擔任高級主管,具有豐富的新藥開發經驗。

蘇博士認為當前國際生技製藥業的一些巨大變化,可能是台灣生技產業騰飛的契機。原因有三﹕首先,許多國際大型製藥公司面臨環境與市場的壓力,不得不改變長久以來的運營模式,將龐大的機體變成一些較小的單位運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台灣較小的運營單位的競爭機會相對加強。其次,國際市場的改變,使得亞太市場在製藥及醫療方面所占的比例增加。對亞太及華人特有疾病及健保的準確定位可能會給台灣生技帶來巨大的機會。最重要的是,經過台灣學研單位及政府多年來的努力,台灣在醫藥研發的價值鏈中有許多很好的核心事實與研發平台。

蘇博士通過調研發現雖然很難在國際上定位台灣單個的學研單位,因為並非整齊的製藥或醫材研發單位,但如果將每個單位的特長串聯起來,在價值鏈上,新藥與藥材研發的實力不輸於國際上任何一個大藥廠或醫材公司。如果學研單位能夠將好的設施與人才串聯起來合作,台灣的競爭力會很快打出來。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召開新聞發佈會。(攝影:秦川/大紀元)

育成中心希望能在國內及國際尋找優秀案源,將之從研發帶到產品。蘇博士認為台灣學研界的研發團隊,對產業研發及市場的了解有限。育成中心的一個目標是期望幫助研究人員在研發過程中更有效做決定及設計實驗, 使其結果不僅可以發表,更可以朝向產品開發邁進。期望能給優秀課題知識產權、臨床的法規和商機的評估與幫助,幫助其進入產業化。

育成中心還期望能夠成為好案源的種子基金,支持其早期研發工作。

蘇博士表示育成中心的另一目標是幫助政府培育人才。將極富研究實力的台灣學研團隊變成企業家。目前已經與美國一些相當成功的訓練期項目,如斯坦福大學的SPARK及STB項目合作,致力培養台灣的人才,儘快將學研成果轉化為產品。

蘇博士表示希望幫助台灣政府單位、國科會及中研院建立新一代的生物技術園區,新型公司所需要的一切基本需要都可以從園區得到,如衛生署、食品檢驗局、疾病管理局都會進駐園區,為創新公司提供幫助。

育成中心的一個近期目標是期望將台灣建成肝癌及肝炎等肝臟疾病護理的世界一流中心。不僅包括各類肝臟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還希望發展出幾個針對特別疾病的產品種類,讓台灣成為世界公認的高山頭。

蘇博士認為可以通過選華人共有的疾病攻克,將各個單位的實力綜合起來,得到國際認可,樹立台灣的品牌。

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育成中心如同奧運運動場,把有機會的運動員集中到一起,由國家統一提供支持,希望運動員有機會在奧運中得到獎牌。台灣目前有37家排行世界第一的製造,雖然藥物產業的機會較少,但是2-3家達到這樣的水平很有希望。他表示在育成中心這樣的構架下,現有的公司不僅可以分享成功的經驗更能從育成中心得到養份更好的發展。

張善政博士在回答記者有關資金的問題時表示,原本打算籌集一筆龐大的資金支持有希望的生技項目,希望能夠簡化申請過程。但是籌資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如政府投入因為要對納稅人有交代,所以要求負責人及課題必須是台灣的。其次是台灣創投業對具體課題出現之前就先投資感到不習慣。其實台灣的民間資金並不少,如果育成中心的運營模式改成先找課題,再找資金,會容易很多。當有一定數量的案源為基礎後,育成中心尋找案源的信譽奠定之後,再找巨額的資金做為種子基金的構想就有可能實現。◇

相關新聞
台生技股漲勢凶 慎防獲利賣壓
台限制型股票 有助生技留才
蘇懷仁:台灣生技業後市看好
生技重點  台國科會提華人疾病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