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報告:五年後美國將無須進口原油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任凱文編譯報導)花旗集團(Citigroup)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表示,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產品正在迅速發展,以及需求正在迅速下降,以致在短短五年後,美國可能不再需要從任何國家(加拿大除外)進口石油了。

據NBC新聞網報導,花旗集團的莫爾斯(Edward Morse)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預測全球能源行業將發生戲劇性變化,這包括美國將在短短幾年內從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之一轉為一個能源出口國。

這種轉變可能大幅降低石油價格,因此使歐佩克(OPEC)、俄羅斯和西非等石油生產國的收入受限。這些國家都面臨新的挑戰:不僅美國和加拿大在增加產量,而且因為伊拉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一天的產量每年增加60萬桶,所以伊拉克也越來越認識到它有作為石油生產國的潛力。

莫爾斯和其他花旗分析師在其報告中說:「歐佩克會發現再過60年其生存將面臨挑戰,更不必說再過10年了。但是,並非所有這些結果是積極的,因為當涉及到能源的地緣政治時,結果很可能是不對稱的,有明確的贏家和輸家。」

美國在許多方面是一個贏家。因為通過「開採」和其它非傳統鑽井技術使這個石油和頁岩天然氣產量增長成為可能,所以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可能被延長。去年美國原油產量是美國歷史上增長幅度最大的一次,每天的產量增加116萬桶。像德州和北達科他州等石油生產蓬勃發展的地方,去年九月失業率只有3%,在全國最低,大幅低於全國平均失業率的7.8%。花旗分析師們還預計由於便宜的電力,將推動美國進入工業化新時代。他們列舉了幾十個美國各地在汽車、化工和鋼鐵等行業已經開始或計劃的工業項目。

歐佩克和其它石油生產國家將不得不使之適應較低價格世界。花旗集團預計,到2020年,國際標準的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可能從最近的每桶90美元至120美元降至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這將低於許多石油生產國所要求的盈虧平衡水平。沙特阿拉伯要求的價格是每桶71美元,科威特為每桶44美元,但許多其它國家盈虧平衡水平是110美元或更高。

油價年底前跌10美元

莫爾斯對CNBC股市談論節目《Fast Money》說:「這是重要的一年,因為在美國我們幾乎建成了每天200萬桶的管道輸送容量。今年,美國實際上每天將減少約70萬桶的輕質低硫(light sweet)原油進口。我們認為,這個加上其它產品,結果使價格維持在平均價格水平上。到12月底,每桶油價比現在要少10美元。」

該報告稱,當美國和加拿大崛起時,一些石油生產國可能面臨成為「失敗國家」的威脅,因為當能源收入下降時,這些國家的領導在竭力解決經濟和政治改革有更大壓力。其它國家,尤其是中國,可能彌補它的部分需求,但不是全部。

莫爾斯說:「對尼日利亞來說,前景相當黯淡。委內瑞拉也是。至於俄羅斯,如果現在的90美元布倫特最低價格變成90美元布倫特最高價格的話,假定碳氫化合物出口在俄羅斯收入中起主導作用,那麼在未來五年俄羅斯的GDP將減少3%,這絕不是微不足道。在一個國家的公共記錄上,平均每桶烏拉爾原油117美元正好平衡他們的預算。如果石油價格下跌到每桶90美元,那麼這確實是一個數量級的影響。」

與此同時,花旗集團認為,這將對美國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美國往來帳戶赤字約佔GDP的3.2%,而石油進口占GDP的1.7%。花旗集團預計,能源自給,結合較低的天然氣價格影響,可能讓往來帳戶赤字減少到GDP的2.4%。

因為沒有足夠的運輸管道,所以為了實現這一產量增長,能源行業短期內面臨的挑戰就是把美國和加拿大內陸中心地帶的石油運輸出來。花旗預期這將有所改善,但在此期間,鐵路行業正在加緊補位,現在整個美國內陸運輸美國原油,所以造成對鐵路罐車需求很大。

北美相互依存

這份題為《能源2020:獨立日》的花旗集團報告,也預計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美國對石油需求將快速下降,是因為天然氣更便宜。例如,花旗集團預計,到2015年30%的美國重型卡車將轉向使用天然氣燃料,比先前預測多出10%。這使每天柴油需求約減少60萬桶。它還預計,新的汽車效率標準,將使美國耗油量每天減少200萬桶,而去年的預測是一百萬桶。

該報告稱:「從今年開始,北美石油產量,如我們在這份報告中指出的,應該開始對全球價格和交易模式有明顯影響,並且最終將完全改變全球能源地緣政治。」莫爾斯在一年前的一份報告中就設想美國將成為北美能源獨立的一部分,使石油市場吃驚。從那時起,這種觀點已經成為主流。去年秋天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到2017年,美國將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國際能源機構還預測,到2030年左右,北美可能成為一個石油淨出口國,而到2035年,美國石油幾乎自給自足。

莫爾斯最新報告是上週二公佈的,其觀點更激進,認為作為一個能源生產國,美國將起主導作用。如果原油和現場煉油、液化天然氣,可再生燃料及煉油加工收益被算在內的話,該報告稱,到2012年年底,美國的產量是每天1,120萬桶,這使美國在去年就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預計加拿大產量將增加到每天650萬桶,甚至預計墨西哥在一個對其資源有開發興趣的新政府領導下,也將加入北美能源復興。

在過去的6年裡,美國的石油進口,在2006年達到頂峰後,已減少了一半。莫爾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些數字是驚人的。2006年10月是月高峰期,每天進口1,260萬桶石油,但是到2012年年底每天680萬桶,而現在每天不到600萬桶。」自2006年以來,美國油田的原油產量,加上液化天然氣和生物燃料已增加了每天300萬桶,這和伊朗,伊拉克或者委內瑞拉總產量一樣。在同一時期,加拿大產量已經增長了每天51萬桶。

該報告稱:「這非同尋常的產量增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即使在未來幾年的增長速度在消退,但是這種增長的影響將是顯著的。五年後,美國和加拿大的總產量將超過預計的需求量。在未來五年,美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應該趕上供應,因為天然氣可用在交通上,並激起了美國再工業化。」

莫爾斯還表示,五年內,美國在理論上只需從加拿大進口。「我們預計美國供應量增長而同時美國需求減少,所以除加拿大外,美國不必從其它國家進口石油。」

他希望看到美國市場份額爭奪場面,並且最終的結果將是,美國可能再出口一些加拿大原油。他說:「但從技術上說,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的原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免於價格暴漲,即使它的供應增長。

莫爾斯在《Fast Money》節目上說:「實際上,突發事件影響全球石油價格,而且我們所在的世界石油經濟越一體化,我們就越受它的影響。如果有價格飆升,那麼我們會覺得價格飆升,但在未來,我們的產品會使價格飆升比現在低得多。」

2013年是一個變化年

美國石油一直在內陸的中西部地區,所以缺少一個強大的運輸系統把原油運到提煉汽油地區。在該行業等待管道進一步發展期間,現在是管道和鐵路運輸大雜燴。但花旗指出,2013年將帶來很大的變化,即所謂的「輕質原油流量最顯著的變化年」。美國的油管容量將擴大到每天170萬桶,以及達60萬桶新鐵路運輸容量將美國和加拿大之間開通。該報告預計,鐵路運輸石油容量從2012年到2013年幾乎增加了一倍。

由於缺乏油管,估計過半的北達科他州原油產量(該州到2012年年底其產量每天48萬桶)是由鐵路運輸的。大部分被運輸到路易斯安那州的聖詹姆斯(St. James, La),德州的阿瑟港(Port Arthur)及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Mobile)。北達科他州的巴肯(Bakken)也正在把鐵路通到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和加拿大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

該報告還指出,在火車上的大量存貨,它們中許多是油箱和料斗火車。花旗說,美國火車工業(American Railcar Industries)去年秋季表示,到九月底,火車上的積壓量為61,400車次,並且75%的是油箱火車。油箱火車運輸材料,如原油、化學品、丙烷乙醇和瀝青。

獨立的北美

該報告描述了從西非運輸的石油如何在逐漸減少,而且在今年夏天,西非原油運到美國墨西哥灣岸區(Gulf Coast)可能沒有必要了。因為東海岸煉油廠將用火車把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產的石油運到紐約上州和新澤西州,所以這可能降低對西非原油的依賴。這很可能對汽油價格造成影響。每年的這個時候,汽油價格屢創新高,是因為煉油問題造成的。

把輕質原油從墨西哥灣岸區運到更高價值的地方也有壓力。例如,莫爾斯希望看到把輕質原油從美國墨西哥灣岸區運到加拿大東部地區,以取代北美從西非洲的更多進口。花旗集團預計,在兩年內,會有出口到其它地方或東海岸的管道或更改法律允許由非美國國旗的船隻從墨西哥灣岸區運輸原油到東海岸等壓力。

花旗預計,到2014年年底,加拿大酸原油通過新管道運輸到墨西哥灣岸區,而且對其它運輸到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生產商將是一個挑戰,這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委內瑞拉和墨西哥。莫爾斯說,他們可能被加拿大原油取代,或者這些生產商可能通過降價來保持市場份額。

到2015年期間,加拿大和美國應該有更多原油運輸到美國的東海岸和墨西哥灣岸區。一個偶然的運輸不暢使加拿大原油失去這所有能源財富,但加拿大通過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出口能力則取決於管道審批和興建。莫爾斯說,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那麼加拿大出口石油到太平洋盆地可能迅速發展,這使加拿大原油成為該地區的基準原油。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國際能源署下修原油需求 油價將逐步下滑
中東供油如中斷 亞洲首當其衝
頁岩開採技術創新 美2020年將成最大產油國
OPEC維持每日生產3000萬桶原油不變 但全球需求正在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