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方法

愛就不要傷害 

有時候,講話傷我們最深的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最愛我們或我們最愛的人!他們對外人講話總是溫、良、恭、儉、讓,對家人講話卻總是凶巴巴,甚至句句如刀,傷人心扉!

愛我的人,傷我最深?

有一次上作文課,我故意借用一個實例跟同學探討這個問題。我希望同學記住兩件事情:第一,如果不是聖人,會有負面反應似乎很自然,所以當父母、師長有類似的反應,請體諒他;第二,如果你覺得這樣的感受不好,那千萬不要如此對待別人。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普遍存在伴侶、朋友、熟識的人之間,總之,越親密的人,我們總是越不設防的「口直心快」,以致在不自覺間傷害對方,也傷害彼此的感情和互賴。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父母或師長會慣性用責備的態度面對孩子或學生?一定要這樣嗎?效果會比較好嗎?這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情緒反應外,還有責任的因素。

面對外人時,我們總是「保持距離」用應酬的方式在應對,盡說客套話,博取對方歡心,這時雖然感覺彼此之間彬彬有禮,事實上卻一種互不侵犯、不要造成對立或摩擦的意識,表面上雖然感覺很和諧,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彼此稱不上一個「團體」,也無法完成任務和目的,只能稱為「應酬關係」。所以很多大人都說:「朋友做得久,共事散得快。」

同樣的,父母、師長與小孩之間,也不是應酬式的關係,長輩對晚輩帶有教育的責任,所以他們不會只是嘻嘻哈哈的與小孩玩成一團,這時父母、師長如果又對孩子抱著高度期許,那麼,他的要求就會更強烈,這時雙方的壓力,就會讓彼此之間產生磨擦。

如果了解這點,孩子就不要再誤解「愛我的人,傷我最深」,而要反過來想「愛我的人,要求我最深」,這樣就能釋懷,甚至心存感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