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00萬成為醫生

聊聊醫生的事

林燕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014年0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紐約報導)醫生跟工程師一樣,恐怕是華人父母最喜歡為孩子選擇的職業。事實上,我不得不說華人父母非常聰明,居然跟美國勞工局的統計結果完全一致。在過去2年間,內科/外科醫生以及牙醫是美國13個最不會失業的行業之一,其中內科/外科醫生的失業率是0.8%。

此外,勞工局的預測從2012到2022年這10年間,醫生的就業平均增長率約18%,高於整體就業增長率11%的預測值。2012年,全美已有69萬名醫生,預測10年間,還可新增12.3萬個醫生職位。

根據美國的勞工局統計數據,內科以及外科醫生的平均年收入高於18.7萬美元,平均每小時收入90美元以上,屬於高收入群體。但是醫生們抱怨,總的平均工資正在下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醫生(28%)接受個人理財網站NerdWallet調查時,表示2013年的收入下滑。

醫生們的忠告

如果你才華橫溢,又有雄心壯志和耀人的天賦,你可以考慮成為一名醫生。如果不是這樣,請三思而後行。這是醫生們的忠告。

據NerdWallet的最新調查顯示,大多數醫生都對工作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會選擇從醫這條路。

大多數人選擇當醫生,幻想自己用大量的時間來救死扶傷、起死回生。然而事實上是,加給醫生的文書負擔擠佔了醫生的工作時間,讓醫生的工作時間變得支零破碎,而且在健保法案的推行下醫生的工作變得更加繁瑣複雜,該網站健康版副總裁克里斯蒂娜‧拉蒙塔涅(Christina Lamontagne)表示。

「文書等後勤工作約占醫生一天四分之一的時間」,隨著醫療保健新增責任以及更多的工作流程,醫生要應付更多的文書工作,「這下我真明白了為甚麼醫生這麼忙,」拉蒙塔涅說。這使得「患者對沒有從醫生那得到足夠的時間而感到挫敗,而反過來,醫生們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病人也感到挫敗」。

學醫的成本帳

另一方面,要想成為一名醫生的投資正在飆升,而且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費用也就越大。新入行的醫師要經過11至14年的高等教育,平均欠下16.7萬美元的負載,才能成為一名醫生。

算算就讀醫學院的成本。按照分期付款30年、7.5%的利息償還這筆負債,上醫學院的實際償還金額就是42萬美元。如果不上學,假設一年能掙5萬美元,當然聰明的醫學院學生應該能掙更多,那麼學習的10年時間,就放棄了50萬美元的收入。按照經濟學的成本來算,上醫學院的成本就是100萬美元(實際投入加上放棄收入)。

有醫生說,一個普通醫生從大學畢業工作10年,才能償清讀書的欠債。成為主治醫生,如兒科、家庭和內科醫生,除還債後,每年還可以攢下一點收入,當然那些特別聰明、成功的醫學院畢業生能夠掙更多,據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公衛與健康服務學院、美國醫學院協會以及醫療新聞Medscape的調查。

真正限制醫生的瓶頸

從醫的前景很美好,每年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學生也不少,為甚麼總是報導醫生不夠?
是的,醫學院的學生人數出現了顯著性的增長,在2002年到2017年間,註冊學生人數增加了30%,根據美國醫學院協會的統計。當然還不包括一些在海外學習,將來有意來美從事醫生行業的學生。

事實上,真正限制住這些學生成為醫生的瓶頸是:從醫學院畢業後的步驟,例如:住院醫生、在職培訓等。根據勞工局網站上對醫生的職業描述,「內科/外科醫生都必須達到嚴格的教育和培訓要求。所有的醫生必須完成至少4年的本科學校,4年的醫學院,以及根據專業要求的3至8年的實習和住院醫生項目。

要熬過這漫長的實習以及住院醫師項目,對大部份在讀學生不是難事,最難的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住院醫生的機會。

目前住院醫生的名額增長緩慢,2011-2012年度國會共給出11.3萬個名額,要知道十年前的名額就是9.6萬個。醫院、醫生以及醫學院就讀的學生一直批評「國會太吝嗇」。
按照規定,國會通過醫療保險資助大部份的住院醫生,每年提供的資助金額約101億,平均每位住院醫生可拿到11.3萬美元。但早在1997年,國會就凍結了資助職位的總數,這無疑使得住院醫生的競爭更加激烈。

(責任編輯:麗莎)

相關新聞
武漢5歲童吃燒烤 鼠藥中毒鼻血狂流
大陸瞞報H7N9  民揭疫情超SARS軍隊隨時介入
民進黨彰縣議員選戰 林世賢爭取提名 40名醫生陪同登記
鄭元暢花40萬整牙 張鈞甯撞軟牙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