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古風正義:王旦反對皇上循情賜官

堅拒外賜,堅守職責

鄭國公富弼,官拜樞密使。時值宋英宗即位,賞賜朝中大臣。富弼已拜領了賞賜,英宗又額外另有專賞。

富弼極力推辭,不肯接受。宋英宗特地派去一個內侍小宦官,對富弼說:「這些賞賜,是出於皇上例外的恩賜。」

富弼答道:「大臣一旦接受例外的賞賜,萬一皇上做出例外的事情,怎麼去制止他呢?」

富弼到底不肯接受英宗的這份賞賜。也就是意為:皇上一旦做出了不合典章制度的例外的事情,他富弼是一定會出面制止的。

范仲淹不同意濫開殺戒

劫盜張海,要路過高郵城,這裡的知軍晁仲約,考慮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防禦,就向軍中較富有的人說明,讓他們拿出些金錢、牛和酒等,來迎接慰勞他們。

這件事宣傳開去,朝廷裡也知道了,文武百官都非常生氣,皇帝也火了。富弼意見要殺晁仲約。

范仲淹說:「郡縣的軍力,完全可以保衛,遇上盜賊不與他們戰鬥、防守,反而賄賂他們,按法律一定得處以死罪。可是,現在高郵縣的情況,是一無士兵,二無武器,況且小百姓的心情,也是寧願出些財物,避免遭到屠戮,也就高興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判處晁仲約死罪,是不合乎法律的本意的。」

宋仁宗聽後,就釋放了他。富弼生氣地說:「剛要律之以法,就多方阻撓,還怎麼治理百姓!」

范仲淹偷偷小聲告訴富弼說:「自從皇帝執政以來,從未輕率處死過臣屬,這是提倡美好高尚德行的時候,怎麼能就要輕率地破壞它呢?倘若以後皇帝殺順了手,動不動就要殺臣屬,恐怕我們這些人,也保不住性命了。」

富弼聽後,不以為然。等到他們倆奉命去巡查邊疆,富弼巡查完事務,從河北返回京都,到了京城的時候,守城官奉皇帝旨意,不開城門,不讓他進去。他也猜不透朝廷裡為甚麼不讓他進城。

這一夜,富弼在床邊踱來踱去,怎麼也睡不下,歎道:「范仲淹有先見之明,真是聖人啊!(意思是說:范仲淹主張不濫開殺戒,是對的)」

文彥博糾錯、救人

富弼採納了朝野中一位知識份子李仲昌的意見,從澶州的商湖河穿過六漯渠,進入橫貫隴西的原來舊道。

北京留守賈昌朝,平常就與富弼不和,所以就趁機私下和宮中侍者武繼隆,商量好,叫負責天文的兩個人,等執政星聚在一起時,在朝廷中,提出反對意見。就說:國家不應該鑿通上述那個河道,以致造成皇上身體不康泰。

過了幾天,又聽武繼隆上奏:請皇后出來,和皇帝一同管理朝政。

史誌聰把這幾件事,原原本本告訴了文彥博。文彥博看過了星象的變化以後,產生了懷疑。他先後把負責觀天象的兩個工作人員叫來,責問道:「天象的變化,你們兩人是明白的,應該怎樣客觀地說明這種現象,你們清楚。怎麼能用這種天象,去預兆國家大政的變化呢?你們的罪過很大,應該禍滅九族!」

兩位工作人員聽文彥博這樣說,非常害怕。文彥博說:「看你們倆幹的這事,簡直是輕率、愚昧!現在也不忍心給你們這麼重的罪。」

他們退下後,文彥博把他們的奏章,給別的天文官看,他們都憤怒地說;「這兩個奴才,竟敢如此大膽妄為!怎麼不把他們砍頭示眾?」

文彥博說:「殺不得!殺了他倆,事情就傳出去,使宮中不安了。」

過了不久,又討論決定派觀察天象的人,定一下六漯河的方向、位置。還是派他們倆去。這兩個人就改變了前次的說法,說六漯河在東北,而不是在正北。

文彥博糾正了這兩個人的錯誤,也保住了他們的性命。也沒有引起宮中、朝中的不安。

王旦反對皇上循情賜官

王旦任兗州景靈宮朝修史時,宮內近侍之臣周懷政,同他一塊走路時,王旦總是故意落在後面,不與他併肩而行。後來,周懷政因犯了錯誤,受到了處分。這時,人們才明白:當時王旦早就有先見之明。

宮內近侍臣劉承規,因為待人忠誠和辦事謹慎,而被大家稱讚。他在請求朝見皇帝匯報情況、說明事情時,一定要儀表整齊嚴肅,而且是跟隨的人都到齊了,才肯去見皇帝。由於這樣,很得皇帝的寵愛。

劉承規在病重將死的彌留之際,請求皇帝封他為節度使。皇帝對王旦說:「劉承規就等著謚封他節度使,才肯閉上眼睛呢!」

王旦態度堅決地說:「不行!劉承規不配謚封為節度使。皇上不能循私情封官,總要名實相符才行。以後,如果有人請求皇上封為樞密使(比節度使更高的官),皇上您將怎麼辦呢?」於是,皇上對劉承規沒有賜封。

從此以後,內宮近侍之臣的官職,沒有超過劉承規的。

陳寔為士人著想

陳寔字仲舉,以才名和美德,被當時人所看重。漢桓帝時,黨錮之禍發生,黨人被逮捕的很多,不少人都逃難,避禍。

陳寔說道:「我不入獄,獄中的士人,便沒有個依靠。」竟然自動走到獄所,請求入獄。在獄中,陳寔安慰、鼓勵士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後來朝廷大赧,他們才得以釋放出獄。

漢靈帝初年,中常侍張讓,獨攬大權,控制朝野。張讓的父親死了,靈柩送回穎川安葬。儘管全郡的人都去送葬,可是名士們,卻大都沒有參加,只有陳寔一個人前去吊唁。後來再次誅殺黨人時,張讓看在陳寔的面上,沒有對黨人斬盡殺絕。 (均據馮夢龍《智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