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陸製造業或面臨倒閉潮

人氣 901

【大紀元2015年0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跨入2015年,大陸的製造業開門不利,發佈的各種經濟數據不佳,有觀點認為,在大陸經濟滑入通縮的狀態下,中國製造業2015年有可能迎來倒閉潮。

製造業2015年迎來倒閉潮

福布斯中文網日前刊文表示,大陸經濟在通縮陰影蹲踞前方的轉型之路上,2015年面臨的這場經濟「慢性病」可能更難熬。

年關將近,大陸製造業接連傳來大省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製造企業破產倒閉,溫州的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鞋業老闆對陸媒記者表示,離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周圍的同行就已經陸續停工了。他預計,過年後會有很多企業不能開工,甚至倒閉。自己的工廠已經關閉了3條生產線,只剩1條開工。

廣東順德一家電器企業老闆對陸媒記者表示,年前倒閉的企業數量可能會很多。而大型企業倒閉會牽連上下游更多企業,製造業已經迎來了真正的「寒冬」,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在寒冬中凋零湮滅。

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沿海製造業大省就不斷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

2月5日下午,大陸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並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1月10日,有消息稱,微軟計劃過年前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該工廠近期正加快速度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同時,位於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

兩個月前,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佈倒閉,隨後聯建的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也相繼倒閉。

繼聯建、萬事達、聯勝之後,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闆欠債1.35億元跑路;東莞手機製造企業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董事長高民自殺。在廣東和江浙一帶,小型製造企業關廠倒閉的情景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製造業跟不上市場轉變被市場拋棄

中國製造業因大量承接對外加工而發展,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市場的不景氣,以及國內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製造遇到了空前的危機。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近日表示,中國製造業以往的廉價成本優勢已經喪失,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地產建設太多,需要大量勞動力,擠佔了製造業勞動力的市場,而且讓用工價格直接上升,資金和物流成本也隨之上揚,加之歐美經濟下滑減少了外需,又恰逢人民幣升值,一下子把實業擠扁了。

據《華夏時報》報導,進入2015年後,實體經濟再入寒冬,業界發現2014年實體經濟得的是「慢性病」,無論下什麼「藥」拉動經濟,對實體製造業都毫無療效。與此同時,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在中低端製造業上搶奪中國的市場。目前,珠三角用工成本大約是600~650美元,印度尼西亞大約300美元,而越南只有250美元左右,柬埔寨則更便宜,大約100美元;另一方面,原本在華生產的外資高端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

隨著90後一代、觸屏一代的成長,越來越多的傳統製造業和零售業都在恐慌地發現,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在變化,他們原來所熟悉的市場不見了,原來所熟悉的成本控制換利潤的模式走不通了。

面對市場的變化,中國的工廠主曾經希望轉型自主品牌是一條出路。一家東莞鞋企負責人表示,這些年一直在摸索從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轉型,從設計到進入多家高檔商場,無奈出口訂單縮減加劇,而打造自主品牌前期需要投入巨大,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被迫在去年關閉經營了20多年的工廠。

中共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中國製造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姚景源舉例說,蘋果手機相當一部份是在中國生產,「而我們每生產一部蘋果手機,其中49%的利潤被美國拿走了。日本拿走了30%多,韓國還拿走了百分之十幾,剩下我們中國拿3.63%。」

專業財經作家吳曉波認為,「中國製造」所推行的、用「市場換技術」的後發戰略已經失效了,只有力求技術上的創新,才能抓住中國製造的最後一公里。

據大陸官方2月份公佈的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再次跌破50的榮枯分界線,顯示製造業已進入衰退。而同期公佈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8%,低於預期的1%,有大陸經濟界人士認為,CPI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工業領域通縮已無懸念,有觀點同時認為大陸經濟已經走向全面通縮。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們在本月的一份報告中分析:通縮的主要威脅在於影響企業的債務比率。產出價格下滑可引發諸如削減員工工資等成本削減措施,可能導致物價、工資陷入惡性循環。

另據陸媒報導,此次失業潮或將造成數百萬工人失業。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日媒:中共擔心中國新年前社會大動盪
返城搶工作:京穗提前出現農民工潮
港資工廠突倒閉 東莞千人討薪
慶中國新年 中國城辦「關羽-新透視」畫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