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紐約知名華人分享移民經歷

人氣: 3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 , ,

【大紀元2016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皇后區的華裔和華人移民為紐約之冠,皇后區圖書館與美國華人博物館合作發起「鮮活的記憶——紐約華人文化與傳統」訪談活動,讓華人社區保存他們的移民故事、文化傳統和貢獻,並與社會各界分享。昨天(3月14日),皇后圖書館和紐約華人博物館在法拉盛圖書館舉辦了一場華裔名人訪談活動,邀請著名華裔藝術家張宏圖、市議員顧雅明、從事亞裔美國人研究的媒體人Jiayang Fan、中國菜博客「紅燒」(Red Cook)創辦人柯基林(Kian Lam Kho)等人,講述他們的移民經歷以及對保存文化、珍惜華人傳統的認知。

當代華裔藝術家張宏圖(右)在 「鮮活的記憶:紐約華人文化與傳統」的訪談中,講述自己的移民經歷和作品,背後是他反映文革的作品《最後的晚餐》。(靜怡/大紀元)

美籍華裔當代藝術家張宏圖以嘲諷毛澤東的系列作品聞名於世,他的諷毛的最出名代表作之一《最後的晚餐》置於當天訪談節目的講台中央。1982年赴美的張宏圖表示,他經歷過「文革」,在大陸時感到非常壓抑,來到美國後,終於擁有自由的思考和創作環境,不再有人在背後限制他只能創作甚麼,不能創作甚麼。在一次坐在回到紐約的飛機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開心,感到紐約才是自己真正的家。1989年六四事件,使他震驚並促使他反思文革,激發他創作諷毛系列,他的一些作品被禁止進入大陸。他說在古根漢美術館看到的一句話「民族的藝術是壞的,但好的藝術都是民族的」對他影響很大。張宏圖2008年搬到皇后區的「木邊」(woodside)居住,他在這裡找到了廣闊而幽靜的創作天地。他認為皇后區是一個「全球的社區」,相對於自己的華人身份來說,他反而更願意把自己視為社區的一分子。

當代華裔藝術家張宏圖。(靜怡/大紀元)

紐約市議員顧雅明先生。(靜怡/大紀元)

中國菜博客「紅燒」(Red Cook)創辦人柯基林(Kian Lam Kho)。(靜怡/大紀元)

從事亞裔美國人研究的媒體人Jiayang Fan。(靜怡/大紀元)

市議員顧雅明講述自己的經歷,他說1952年自己才6個月大時,作為難民去到香港。1971年17歲時懷揣2千美金赴美,一邊讀書一邊打工,從不同的工作中學習。後來他成為藥劑師,然後開設藥房,在7年前走進政壇,為社區和華人服務。他說自己在從政前並不知道如何從政,但他不斷向他人學習,參與各種社區事務,從中吸取經驗。他表示自己是基督徒,相信「施比受更有福」,在幫助他人、提升他人、主持公義中他找到了樂趣,未來他也會為此一直努力下去。

3月14日,在皇后圖書館和美國華人博物館舉辦的記錄華人移民故事的訪談項目—— 「鮮活的記憶:紐約華人的文化與傳統」中,張宏圖(右三)、顧雅明(右四)、柯基林(右一)、Jiayang Fan(右二)講述自己的移民經歷與對在美國保持中國文化、傳統的認知。(靜怡/大紀元)

顧雅明強調,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自己的家庭保持著中國的傳統,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教育他們不忘自己的根,他的孩子雖然在美國出生,但粵語、國語都說的很好。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