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先僑是如何落葉歸根的 紐約中華公所細說

早期華人鄉土觀念濃 回鄉安葬 香港東華醫院成先僑骨殖回鄉的中轉站

主席伍銳賢出示中華公所收藏的、記錄紐約先僑回籍安葬的檔案,這本史料他今年11月贈送了一本給香港東華三院收藏。 (林丹/大紀元)
人氣: 4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8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百年前,海外華人鄉土觀念濃厚,有「落葉歸根」的傳統,希望自己在百年後歸葬故土;另一方面,飄洋過海到美國做勞工的華人基本上都是男性,1882年排華法後,令在美華人與他們在家鄉的妻子團聚或回鄉結婚的可能性變得渺茫,這些單身的華人客死他鄉後,把他們的骸骨運回原籍的任務,就落在了地緣性、血緣性的會館、公所或商號的身上。那麼,在當時交通不發達、通訊落後的年代,先僑們「落葉歸根」的夙願是怎樣實現的呢?

15日,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舉辦講座,主題為「紐約早期華人移民與香港東華三院原籍安葬服務」,揭開了這段鮮為人知且目前華僑史也挖掘不多的歷史。

伍銳賢說,在他第一次擔任紐約中華公所主席後,他發現了中華公所與香港東華醫院間的財務往來的檔案,令他好奇,便開始了研究。

來往的信函。
來往的信函。(中華公所檔案)
相關史料。
相關史料。(林丹/大紀元)
光緒皇帝賜給東華醫院的牌匾的複製品。
光緒皇帝賜給東華醫院的牌匾的複製品。(林丹/大紀元)

香港東華醫院是香港第一家華人醫院,創辦於1870年,光緒皇帝在光緒十一年(1885年),為表彰該院賑濟廣東水災有功,曾向該院賜「萬物咸利」的牌匾。後來,東華醫院與分別成立於1911年與1929年的「廣華醫院」、「東華東院」合併為「東華三院」。「東華三院」現已發展為香港最大的慈善機構。

那麼東華醫院為什麼與海外先僑回鄉歸葬有關呢?原來,這與香港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香港開埠以來,以其國際港口的地位,使香港成為海外華人與家鄉聯繫的重要橋梁,也成為了海外華人回鄉歸葬的重要中轉站,具體擔當先僑「落葉歸根」的「中轉站」角色的,便是設立於1899年、由東華醫院管理的「東華義莊」,它負責接收、臨時存放待運回鄉的先僑棺骨。

在安排運送先僑回鄉安葬的過程中,海外的地緣性、血緣性會館、公所以及商號、慈善機構與東華醫院之間,以書信作為溝通,安排先僑安葬的事宜,期間產生了大量的信函。這些聯絡的信函,存放在東華醫院的部分,目前仍保存良好。

來往的信函。
來往的信函。(林丹/大紀元)
《民國15年、16年美國紐約中華公所檢運先友回籍進支數徵信錄》。
《1926、1927年美國紐約中華公所檢運先友回籍進支數徵信錄》(中華公所檔案)

而有一本《1926、1927年美國紐約中華公所檢運先友回籍進支數徵信錄》,目前收藏在紐約中華公所。這本史籍記載,1926年、1927年間,紐約中華公所籌款檢運先友骸骨回原籍安葬,費時18個月,開會25次,捐助款項者6,278名,籌得善款連利息達3萬9千餘元。

《徵信錄》還記載:「計在本公所義地及聯成公所、寧陽會館名義堂義地執起先友骸骨四百七十二具,未化復葬者一百二十七具,開棺無骨者十八塚。另在紐特埠中華公所致公堂義地執起先友骸骨者十具。又代華盛頓中華公所寄運先友骸骨七十具。」從中可見這兩年運送先僑遺骨回鄉安葬的數量之大,也印證當時海外華僑對「落葉歸根」之看重。

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與史料。
中華公所主席伍銳賢與史料。(林丹/大紀元)

伍銳賢解釋,新澤西紐瓦克也有中華公所,那裡的義地也把「執起」的先友遺骨運回鄉安葬,而紐瓦克伍姓台山人聚居,「姓伍的90%住在紐瓦克,包括我的祖父也曾住在那裡。」

愛好收藏及考證的伍銳賢說,這本《徵信錄》他僅發現兩本,在今年11月他返香港與東華三院進行交流時,把其中一本贈送給東華三院收藏。東華三院向中華公所回贈了該院一直完好收藏的、紐約中華公所當年與東華義莊為運送先僑骨殖往來的信函的電子檔案,彌足珍貴。

先僑骨殖從海外落葉歸根回原籍安葬的流程圖。
先僑骨殖從海外落葉歸根回原籍安葬的流程圖。(中華公所檔案)

伍銳賢展示了海外華人骨殖由香港東華醫院安排回原籍安葬的流程圖——東華義莊接收骨殖後,去函內地善堂機構,安排運送回鄉,目的地大部分為廣東五邑僑鄉,骨殖的「入莊」、「出莊」都有寫保證。

由香港東華三院回贈給紐約中華公所的電子檔案——這是當年紐約中華公所與東華醫院之間為安排先僑回鄉安葬事宜進行的書信檔案。
由香港東華三院回贈給紐約中華公所的電子檔案——這是當年紐約中華公所與東華醫院之間為安排先僑回鄉安葬事宜進行的書信檔案。(中華公所檔案)

伍銳賢說,保管於海外的資料,與東華醫院保管的資料是可以對上號的。比如他在中華公所保存的資料中挑了一個叫「伍時超」的台山人的名字,查核東華義莊的資料後,發現雙方資料記載的內容吻合。而當時伍時超及其他姓伍的華僑,均用紐約華埠商號「永安和」的地址(原勿街13號,現勿街26號)來作為通訊地址,因為那時「永安和」的老闆姓伍,華僑同姓者聚在一起以互相關照。這家百年老店目前仍存。

一個多世紀過去,隨著華人融入當地社會,觀念也從「落葉歸根」轉變到「落地生根」,伍銳賢說,現在有些年輕一代華人為了掃墓方便,反過來把他們祖輩的骨灰從故鄉運到美國,這個現象反映了華人社會的變化。

當天有多位對紐約華僑歷史感興趣的人士參加了講座,他們紛紛表示能聽到這段塵封的歷史,了解先僑的足跡,非常難能可貴,也收穫很大。◇#

責任編輯:家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