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考五次落榜 第6年備考經歷改變了他的一生 讓人激讚

作者:李耘

金鴻老師在湖南這座城市的教育界可謂大器晚成,每年經他指點過的學生,在高考中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同時,他孜孜以求、契而不捨的精神一直在感染著許多人,給人以不斷進取的力量和信心。

金鴻原是湖南洞庭湖邊一個農戶家庭的孩子,在中共十年文化浩劫中勉強讀到初中(國中)畢業,沒能獲准得到繼續上學機會,只得回鄉務農了。

1977年大陸恢復高考制度,金鴻就報名參加。由於文革期間學校幾乎沒有教課,所以他在學校也沒學到什麼,第一次高考時甚至連試卷上的字都認不全,成績可想而知了。

第二年,他把所有時間都用來補習,以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無奈這年高考題目難度加大,金鴻名落孫山。第三年,他又全力備考,成績雖然較上年有所進步,但離高考錄取分數線依然相差一大截。

儘管高考失利,當年的金鴻不放棄,堅持複習功課,參加高考。示意圖。(Depositphotos)

儘管一而再、再而三地落敗,但金鴻不為所動,仍然屢敗屢戰。那時農村夜晚經常沒電,他就在煤油燈下學習。夏天太熱,還有蚊蟲叮咬,他就將腿腳放在水桶裡泡著解暑軀蚊;冬天寒冷,就用棉被裹著堅持學習到深夜。這樣,他又考了兩年,但還是沒有考上。

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金鴻偶爾會指導一些同樣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學子。讓他想不到的是,他名落孫山的時候,不少他輔導過的學生,卻取得好成績進入了大學。

周圍有很多人看到他一直考不取,議論紛紛,很多人認為他沒有上大學的命。媽媽看他年齡大了,還和一些小孩子一起考試,面子上無光,加上家庭經濟負擔重,也勸其放棄。

儘管如此,金鴻矢志不渝,立志通過上大學改變命運的決心未變。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他托關係輾轉到省城一家機床廠做臨時工,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

為能繼續複習參加高考,金鴻托關係來到一家工廠做臨時工。示意圖。(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金鴻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師傅磨好的傳動軸整齊地擺放好,由於粉塵特別大,一天下來他全身都是黑的。可即便這樣,廠里根本沒有洗澡的地方,下了班只能在宿舍裡洗,很不方便。

離廠子不遠的地方倒是有個澡堂,可洗一次要2毛錢,金鴻當時每月工資才不到20元人民幣(相當於140新台幣,4.7美元),他捨不得這個錢。

後來,不洗澡實在不行,他便每個星期去洗一次。當時負責澡堂打掃衛生的是一位姓吳的老師傅,在得知金鴻的經歷及心願後,老吳感嘆於他的意志及決心,交談中也感知到了金鴻還是有潛力考上大學的,就鼓勵他專心學習。

一天,他又去洗澡,老吳對他說,老伴病挺重,晚上打掃衛生來不了了,看他能不能晚上來打掃衛生,抽空洗個澡。還說,如果金鴻來打掃,老闆同意一個月給他10元錢。這正是金鴻求之不得的事:每天下班後,洗個澡後可以乾淨、安靜地複習功課,至於打掃衛生,花不了多少時間。

這樣一幹就是半年。金鴻後來才得知,自己所得的每月10元錢是老吳主動讓出來的。對此,金鴻一直心存感激,這也成了他更加努力學習的動力。

堅持讀書被金鴻認為是唯一的出路。圖為一個題為「讀書的孩子」的裝飾品。(易恆/大紀元)

也就是在這一年,金鴻在經歷五次高考失敗之後,在第六次高考中,考取了一所師範大學。從一位農民搖身變成了教師。

金鴻說,自己這次高考如願以償,得益於老吳的鼓勵和幫助,讓他懂得了人不光要持之以恆的努力,還要有愛心幫助別人。

他說:「當你真正用愛心幫助別人時,自己無形中也會增加力量和智慧。」老吳的一份愛,溫暖了他一生。

如今的金鴻在學生中的口碑極佳,對於家庭貧困的學生,他總是樂意多幫助一些;對熱愛學習的孩子,他更是單獨給予他們輔導等。金鴻的學生中,高考升學率很高,很多家長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他教課的班機就讀。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pexels)

責任編輯: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