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離職潮蔓延至大學 學者:香港學術地位下降

人氣 533

【大紀元2023年01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理爾、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香港教育界離職潮從中小學蔓延至大學。繼港府公布2021/22學年公營及直資中小學教師流失4,050人,創近年新高後,1月30日教資會發布8間資助大學同一學年共有399名教學人員離職,離職率達7.4%,是2009/10學年以來新高,更是九七主權移交後新高。學者黃偉國認為,情況反映香港不能逃避本身學術地位下降的現實。

曾經任教多間大專院校及教資會資助大學的香港文化研究及政治學獨立學者黃偉國,30日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學術研究需要時間,「由一群人累積研究成果、經驗」,「如果那些人走的快,香港最終只能靠錢、工資來吸引人,對建立香港的研究實力無幫助。」

黃續指,在華人社會中,香港學界是最接近西方的,亦有很多西方學者來港工作,但是隨著《港區國安法》實施、中共同西方陣營對立,或令西方學者不會長期留港,估計日後台灣或會取代香港,成為東亞地區研究中國與亞洲地區的基地,香港不能逃避本身學術地位下降的現實。

香港學術自由惡化影響

他分析,大學離職潮涉及幾個因素,例如八大要追逐研究撥款表現,部分不符合表現的人被中止合約,亦有情況是入職6年未能升職就要離職。另外或有人往外國的大學繼續任教,或離開學術界。

黃認為,離職人數上升,涉及因素或同它他專業相似,例如來自外國的教員因為疫情不能自由出入香港與家人團聚,寧願到外國任教。此外,香港學術自由惡化亦有影響。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政府、國安法、反送中運動等或受限制。

前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兼政治漫畫家黃照達早前稱,在浸大任職期間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反送中運動相關文宣的學術文章,當中涉及含有「光時」口號的圖像,被大學高層向國安處舉報,令他決定離開香港;但浸大回覆傳媒查詢時就否認曾就事件報警。

離職人數上升或反映香港吸引力大不如前

黃偉國並指出,不少大學希望透過請外國教授、學者以配合重要產業發展,例如同大陸有關的晶片等產業,但以香港目前的政治局勢,或有原本從事此類研究的教員離開,離職人數上升亦可能反映香港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根據教資會數字,2021/22學年注重科研的科技大學有最多教學人員離職,64人為全職,20人為兼職或短期合約,共84人。另一注重理工學科的理工大學排第三,有61名全職和10名兼職或短期合約教學人員離職,共71人。

黃偉國舉例,政治學者成名、方志恆、文化研究學者葉蔭聰等,在香港公民社會比較活躍的學者近年因各種因素離職甚至離港,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陳祖為亦提早離職。

曾在港大工作30年的陳祖為在2021年除夕宣布辭職。他當時以筵席比喻告別,指筵席到末段氣氛變壞,「不能再暢所欲言,底下儘是隱藏了的心結」。雖然期望未來港大能以「兼容並包」的宗旨辦學,但他認為在今天艱難的環境中,有這種盼望很可能會帶來更深的失望。

黃偉國:大學高層隱瞞不利消息

教資會數字亦顯示,嶺大的離職率冠絕全港大學,高達11.6%。嶺大副校長莫家豪在回覆《明報》查詢時表示,離職教員移民比例不多,該校不少人才被其它大學挖角或轉做其它工作,與疫情和學術環境無關。

黃偉國反駁,嶺大的教員部分來自中國大陸,與移民關係不大,覺得莫的講法或是承認嶺大在研究環境或薪酬的吸引力低。黃續指,疫情亦會影響學者往外國交流研究,《港區國安法》亦破壞學術自由,導致教員離職。

黃又直言,最無資格講大學教員離職狀況的是大學高層。他解釋《港區國安法》下大學高層已無自主,對政權、政府、院校不利的因素他們會選擇隱瞞或否認。

至於八大中離職率第二高的科大(10.0%)及最低的港大(4.0%),則指新入職教員數目高於離職的人員。黃偉國質疑,新入職教員「會否教一兩年就離開?」如果新入職的是用錢挖角的「名牌教授」,但對研究等無太大貢獻,也是同時理解離職狀況的因素。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香港教育局籲對學生求助提高警覺
香港教育局發通告:明年一月起 中小學上課日須掛五星旗
香港教育局長:考慮取消教員操守議會
香港教育局研設特別考場 密切接觸者考生優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