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不再是口號 氣候變化已危及你我

人氣 44

【大紀元6月4日訊】(大紀元記韓山綜合報導)聯合國於1972年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將每年的6月5日指定為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以喚醒醒民眾的保護環境意識,關注日益嚴峻的生活環境破壞,這項活動與國際婦女節、世界人權日並列為聯合國每年度的三大重要節日。自1974年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開始,聯合國每年都會定下一個主題,希望世界各國共襄盛舉,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冰川消融–熱門話題」(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香港天文臺最近研究發現,在酷熱的天氣下,氣溫上升1℃,死亡率增2倍。全球暖化引發極端氣候,導致數以億計人口面臨食水短缺、飢荒、洪水、瘟疫等災難。氣候變化已不再是少數地區的危機,已經近逼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地步。環境科學家們早已公告天下,氣候變化9成是人為造成。

世界各地氣候反常現象頻傳,全球暖化的警訊日益明顯,為預防暖化對地球帶來災難性後果。4月底,來自120國的4百餘名世界專家和外交官員齊聚泰國首都曼谷,參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第3次會議。與會者希望,能夠就世界該如何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完成一份最終的報告。

氣候暖化危及世界各國

綠色和平組織5月3日在印尼雅加達召開記者會指出,印尼是全球森林消失最快的地區,每小時約有3百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遭到砍伐。根據綠色和平組織4月的報告顯示,中國進口大量非法木材,是印尼天堂雨林走向毀滅的原因。


歐洲氣候嚴重變遷,圖為今年4月28日德國民眾享受日光浴。(AFP)

歐洲剛度過了炎熱的4月,德國連續第8個月溫度較正常高,法國和英國氣溫又創下紀錄。4月法國的平均溫度,較往常10℃的紀錄高出4℃左右,是67年以來最熱的4月。英格蘭平均氣溫為11.1℃,比往年平均值高出3.2℃,是300多年以來最熱的4月。

英國生態與水文中心的生態學家斯巴克斯說,不正常的高溫會危及生態環境。


酷熱難耐,莫斯科市民眾紛紛跳進池塘、噴泉及運河戲水消暑。(AFP/Getty Images)

5月底,短短幾天歐洲經歷了春夏冬的劇變天氣。自去年冬天以來,整個歐洲氣候一直反常,先是暖冬少雨雪,之後是暖春高溫天氣,到5月突降大雪,法國南部、奧地利及瑞士遭大雪襲擊,瑞士南部29日氣溫降至7℃,更因大雪封山;同一時間,莫斯科及周邊地區出現持續高溫,28日最高氣溫達到32.7℃,打破了1891年創下的31.8℃歷史同期最高紀錄,而當地往年同期氣溫只有18℃左右。歐洲其它地方也因遭受狂風、暴雨、閃電、雷擊肆虐,造成23人死亡。

巴西遭寒流來襲,5月氣溫創39年來最冷紀錄。

6月3日,香港市區出現34℃高溫,港府臨時開放9間臨時避暑中心。香港天文台預料,在本世紀末,每年夏季的酷熱日數(氣溫超過33℃)將由1990年的平均11日變為24日。

台灣今年的冬天是自1880年有記載以來,最熱的冬天。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甚至增加將近2℃。6月2日台東大武吹焚風出現36.9℃,台北市和基隆的也達34.8℃高溫。

中國大陸各地氣溫也出現數十年、上百年未有的異常。今年2月5日北京氣溫高達攝氏16度,創下167年來同期最高溫,中國連續11年春季偏暖。


研究和觀察都顯示,格陵蘭冰川正在加速融化,被視為全球暖化的頭號危機。(AFP)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北極海的冰層正快速融化,且速度比科學家推測北極圈季節性的無冰情形還要快,將提早在2020年到來。冰河學家斯坎姆波斯(Ted Scambos)表示,如果北冰洋夏季沒有冰,將成為全球暖化的主要刺激因素。

不願面對的真相

歐洲環保署指出,歐洲正經歷5千年來最大的氣候變遷。自1995年以來,地球已經歷了有紀錄以來的10個最熱年份,2006年是有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一年。氣象專家們預言,2007年很可能將再次打破紀錄。

有環境專家警告,假如不及時控制全球暖化,海平面持續上升,首當其衝的肯定是亞洲各國,因為全球有1成人住在沿岸地區,大部分都是亞洲人,當中又以中國的1.43億人最多,而且中國東南沿岸一帶經濟最發達地區,未來將會遭受更多暴風雨侵襲。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指出,根據目前消融速度,喜馬拉雅冰川80%面積將在未來30年消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呼籲,全世界要採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使中國乃至亞洲數億人口免受斷水之憂。

格陵蘭冰川是世界上第2大冰川,僅次於南極洲,一旦全部融化,將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全球沿海城市包括英國倫敦及一些低處的高人口國家和地區(如孟加拉)將被淹沒,一些島嶼國家如馬爾地夫等將消失。

各國政要齊呼籲

美國總統布什5月31日呼籲各國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目標達成長期目標,他呼籲在2008年底達成共識,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和一些歐洲國家,這是美國第一次表示希望成為全球氣候協議的一部分。但是美國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該議定書制定了在2012年之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港府為響應節省能源,呼籲每個人從日常生活中,盡一分力減少能源消耗,以便減低空氣污染,改善生活環境(香港為火力發電)。香港環境保護署特地於6月3日舉辦「節能上班清裝show」,邀請多個政府官員、商界代表及外國駐港領事走上伸展台,親自示範「輕便上班look」。

台灣響應減緩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減量,經濟部能源局將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發起「今年夏天不再冷」夏日節能運動,鼓勵民眾夏日不穿西裝,改穿輕便服裝,冷氣調高1℃,隨時注意避免冷氣外洩,從日常生活隨手抗暖。


5月29日,無錫太湖水域因嚴重汙染,居民自來水含惡臭無法飲用。(網絡圖片)

中共國家環保總局將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確定為「汙染減排與環境友好型社會」,負責人稱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舉辦多種多樣的宣傳紀念活動。5月29日,中國無錫太湖爆發藍藻的生態問題使當地供水系統的自來水水質嚴重惡化、導致當地生活用水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引起各方關注。

發展中國家也需承擔責任

轉型國家中國、印度和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預計中國將在今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今年G8前夕,歐盟27國及亞洲16國的外交部長在漢堡舉行了亞歐外長會議,但中國和印度不願就保護氣候的問題上給予承諾,影響國內經濟發展。

中、印認為,歐洲人對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要求過高;不過轉型國家也逐漸認識到,氣候變化將使其經濟成就的歷史毀於一旦。

全球暖化的腳步未曾停歇且可能正在加快,若不能儘快採取應對手段,改變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生活方式,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害,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全面反撲:害蟲的蔓延、傳染病疫區的擴大、水災、旱災、風災以及糧食價格高漲等暖化危機迫在眼前。

人類無限制的掠奪大自然資源,為地球帶來「全球氣候變化」的不和諧,也搞亂了自己的生命樂章。當冰川日漸溶化,當河水逐漸消失,當四季不分酷熱難耐,當田地沒有收成,當海水日漸高升,當旱澇並行疾病輪替時,坐擁金山銀庫的人們才驚覺,再多的財富也無法活得瀟灑。

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並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要求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來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每年世界環境日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快餐集團午市派逾8萬飲管
節能兼氣體減量 環保團體推家戶換省電燈泡
藍藻災難被指人禍 受污村落成癌症村
世界清潔日愛我嘉園全體總動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