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阿帕拉契山 手工打造的步道

徐銘謙 撰文、徐銘謙 簡妤儒 Christine Hoyer 攝影

人氣 12
標籤:

跟我在台灣所見千篇一律的步道完全不同,不同於出自冷冰冰、單調的電腦設計圖,這裡的步道構思,是建立在對環境的完整認識、傳承與不斷改良的工法,以因應現場微環境的千變萬化。

聽傑森說,每段步道平時都有當地步道俱樂部分段維護、巡邏,遇到需要大量人力、技術支援的步道問題時,地區步道俱樂部就會提出工作計畫;阿帕拉契山徑協會(簡稱ATC)本身也會派巡山員監測步道、回報問題。在排定每年工作計畫之前,阿帕拉契山徑協會、林務署、國家公園署的人會一起前往現場察看,並進行環境勘查與考古評估,以確認這項步道計畫不會影響到瀕臨危險的物種或古蹟。阿帕拉契山徑協會的委員會,依據現場的勘查與計畫書先列出各項工作需求,決定優先順序與工作時間,做好後勤支援跟籌備工作,而領隊通常都會到工作現場勘查很多次,然後才會帶著義工來到現場工作。

我突然想到自己在華倫帶領的戶外課程時,曾經在不起眼的角落瞄到類似的木樁或設施,當時我只以為「路是人走出來的」,而現在我才知道,「路是人做出來的」,而且只有「做過不留痕跡」才是上乘工法。而台灣的步道工程顯然是愈明顯愈好,改變要讓人看得出來才叫做「建設」。但是在這裡,工法要自然、隱密才好。

當我跟傑森談起台灣的步道,他完全無法想像工程器械上山作業的畫面,同時也對於從別的國家挖掘石礦,然後切割整齊、以船運進口的材料感到不可思議。

「那樣怎麼會適合當地呢?畢竟我們需要的石材有大有小啊!」而為了運送那些外來沉重的石材,還得開設施工便道讓小山貓、鐵牛車上山,平均每公里造價至少超過一百萬,「以投入的成本與消耗的資源來看,不是很沒有效率嗎?」傑森睜大藍色的眼睛問我,我啞口無言。

來此之前,我也跟在台灣成長的朋友一樣,對於步道的可能性缺乏想像力。當我在質疑石階鋪面的問題時,想到的答案只有木棧道或替代的材料,所謂多樣性與因地制宜,可能只是鋪面材料的多種組合而已;當然,更沒想過像我這樣沒有受過建築或景觀工程專業訓練,念的是社會科學、不會開怪手的普通人,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拿簡單的工具做步道。

正如手工打造的皮鞋,其價值勝過於機械化大量生產的產品,前者更合腳、更能展現師傅的創意與手藝技巧。手工打鑿的工法技藝、善用手邊可用的自然素材,才更符合在地自然環境及山徑本身的個性。

雖然師祖沒有明示,但是從傑森為他的石階作品彈唱歌曲陶醉的神情,我想,小學徒入山拜師學藝的第一件功課,就是要把步道當成一門藝術來看待。

--摘自 野人文化《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野人文化《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家新城秘密花園 登步道看101
南澳朝陽步道 風景可比太魯閣
秋訪日月潭步道  放慢腳步悠遊山水之美
大眾化休閒步道 宜蘭新寮瀑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